【雙11】千億成交額背後 體現中國消費新趨勢
內地大熱的「雙11」,由被網友打趣的「光棍(單身)節」,成為帶動全球消費的網購節,去年還創下了2,135億元人民幣(約2,391億港元)交易額的記錄。面對今年消費市場低迷的情況,雙11的消費額及形態或會有指標作用。
專家:今年雙11體現中國經濟轉型
據新華社報道,天貓總裁、淘寶總裁蔣凡介紹,今年雙11共有全世界20萬個品牌推出優惠,為消費者節省至少500億元人民幣(約560億港元)。研究機構Forrester還預測,今年天貓成交額有望達370億美元(約2,894億港元)。
【中國經濟】深藏3大炸彈 權威專家:中國GDP明年恐「破6」
在巨大的成交額背後,上海財大數字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鐘鴻鈞認為,這體現了中國經濟和消費的持續增長,新消費帶來的內需潛力釋放才剛剛開始。更重要的是,新消費體現產品品質的提升和創新,和中國經濟從效率驅動到創新驅動的轉型。那麼,專家所說的新消費具體體現在哪?
三新:新產品、新市場、新模式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習慣在網上搜尋、購買各領域最新潮流商品,尤其是創意產品,讓互聯網具備了「啟發消費」的新功能。
除新產品外,具有中國特色的產品也利用雙11平台開拓新市場,比如秋褲還吸引了外國消費者的眼球,他們認為秋褲是在紐約的「冬天救星」。
另外,雙11還帶來銷售新模式——愈來愈多商家用直播來售賣,產品包括服飾、美妝、食品,甚至家電、汽車等品類,主播則包括汽車4S店銷售員、化粧師、廠長等各行各業,吸引消費者邊看邊買。
責任編輯:尹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