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2020】中國明年GDP難保6 鄰國卻風頭正勁 誰是真正對手?

國情動向

發布時間: 2019/12/10 04:55

最後更新: 2019/12/10 04:55

分享:

分享:

誰是中國經濟勁敵?

中美貿易戰形勢未見明朗,原定於本月15日加徵的新一輪關稅迫在眉睫。多個投行和學者預測,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明年經濟增長率會降至6%以下,進入「5時代」。然而,中國周邊地區的鄰居情況又如何?

據2018年數據,日本的GDP總量達5萬億美元,僅次於美中,高踞世界第3;印度GDP總量達2.6萬億美元,是世界第7;南韓GDP總量達1.6萬億美元,排名第11,成績都算亮眼,至於東南亞周邊,泰國以4,600億美元的GDP總量居第26位,越南以2,300億美元的成績居第45位,這些國家都在外貿方面和中國有強力競爭。

在中國面臨經濟下行壓力時,周邊國家的發展速度的確讓人警醒。不過,誰才是中國最需警惕的對手?

是越泰?外企撤華最愛轉移到這里

據早前報道,為避免被美國加徵關稅,日本京瓷(Kyocera)表示,將把銷往美國的複印機和多功能打印機從中國轉往越南生產。像京瓷一樣,將生產鏈撤出中國、移至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的企業並不在少數。日媒報道,夏普或會將生產移至越南。

這些消息都顯示,在低端行業上,東南亞國家似乎在與中國競爭市場,成為外企投資建廠的熱點。這就離不開當地較低的勞工成本與土地成本。

【中美貿易戰】夏普擬撤華 銷美PC生產將移至台越

中國製造業工人2017年年均收入為8,700美元,2013年至2017年上升約1500美元;越南製造業工人同年度收入為3,600美元,2013年至2017年僅上升約300美元。再從用地成本來看,在中國深圳工業用地的購置成本為每平方米500多美元,越南北江只需70美元。

另外,美方本周日(15日)將對中國展開新一輪關稅,目前中美貿易談判懸而未決,企業把產能移往中國周邊國家,也有助避開關稅侵擾。

越南的勞工技術水平與文化差異也是一項挑戰。

不過,越南的勞工技術水平與文化差異也是一項挑戰。在勞工技術能力、加班意願、溝通上,中方相對有優勢。在中國製造業工人數量由2007年至2017年十年間每年下降3.1個百分點的情況下,雖然越南製造業工人數量連年增長、同時期年均增長率為6.4%,但超過四分三的工人並未接受過職業訓練。

泰國也是類似情況,有著勞動力豐富等優勢,然而勞工技術水平卻需改善。

是日韓?中高端技術強但經濟缺乏動力

在中高端製造業方面,日本和南韓的確是不容小覷的對手。不過,日本雖然在高科技前沿底蘊仍然深厚,但面臨人口老齡化日益嚴重的挑戰,家庭部門儲蓄率也在下降,因此經濟增長缺乏動力。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日本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正在加強。受中國經濟減速影響,日本的景氣動向指數的基調判斷時隔6年轉為「惡化」。1~3月日本實際國內生産總值(GDP)按年率換算環比增長2.1%,出現超預期的增長,但觀察具體內容會發現,內需出現隱憂。

【三星撤華】三星關閉惠州工廠 退出中國智能手機生產

至於南韓,雖然2018年GDP總量達1.6萬億美元,排名第11,人均國民總收入(GNI)跨過3萬美元大關,但也有失業隱憂。南韓的2018年上半期顧用補助指標3為11.8%,較2017年同期上升1.2%,創歷來新高。「顧用補助指標3」是南韓的失業指標,數字上升表示失業率上升。

南韓今年10月工廠活動連續第6個月收縮,但速度略有放緩,全球需求減弱及貿易緊張局勢繼續令南韓出口依賴型經濟承壓。

據最新數據,南韓今年10月工廠活動連續第6個月收縮,但速度略有放緩,全球需求減弱及貿易緊張局勢繼續令南韓出口依賴型經濟承壓。南韓10月日經/Markit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從9月的48微升至48.4,但仍低於50的榮枯線。

是印度?在中美相爭之中漁翁得利

還有一個鄰國不可忽視。在今年夏季,中美貿易戰最白熱化的時期,印度稱得上「漁翁得利」。印度以蘋果(Apple)、富士康(Foxconn)與緯創(Wistron)等企業為目標,鼓勵這些公司將業務移出受貿易戰衝擊的中國。

【中美貿易戰】印度展魅力攻勢 鼓勵蘋果等生產綫撤華遷印

據路透引述消息人士稱,幾名印度官員曾於8月討論了一份「目標企業」清單,該文件表示,印度政府於8月26日至9月5日之間與相關企業會晤,為這些企業的運營提供最佳投資區域的建議,而地方政府也將參與。

被譽為「印度矽谷」的班加羅爾(Bengaluru),是許多高等科技公司的基地。

除吸引外資,印度自身也大力發展高精尖產業。堪稱「印度矽谷」的班加羅爾(Bengaluru),更是許多高等科技公司的基地。

而且,印度還有豐富的勞動力優勢。據悉,印度出生率為2.43,即平均每個印度婦女要生育2.43個孩子。而中國才剛剛放開全面二胎。因此,在人口上,印度似乎風頭正盛。

不過,說到經濟發展的劣勢,應該要說印度的基礎設施建設尚未跟上,許多公司要求市政儘快改進設施建設,修建地鐵等交通樞紐以緩解交通擁擠現狀。

本報記者:尹航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