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憶述創立華為之路 「我最應該去搞房地產」

經濟脈搏

發布時間: 2019/12/27 22:25

最後更新: 2019/12/30 15:56

分享:

分享:

中國通訊設備巨頭華為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多年來獲政府財政支援750億美元,引發關注。華為發聲明指報道基於錯誤信息和混亂邏輯,強調華為是一家100%員工持股的民營企業之後,華為心聲社區發布創辦人任正非上月5日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紀要,內容包括任正非的成長背景,以及當年如何創立華為。

老家在貴州的任正非提到,小時候生活的地方很封閉,「就是頑皮一些,讓天性沒有受到壓抑」,大學後有圖書館,他就如飢似渴地廣泛閱讀,但他說,對其人生沒有多大影響。

到了70年代,當時,大家都是部隊的,任正非憶述最開始是在貴州011基地工作,在建築公司做廠房建築,「那時我連技術員都不是。」他形容那時大學生是「臭老九」,要被改造,接受工人農民再教育。

我曾當了兩年炊事員,後來當了幾年工人,74年才調到東北;在部隊過了一段時間才當了技術員;在粉碎四人幫以後,我才當上工程師。

剛進部隊時 當了兩年炊事員

任正非在濟南00229部隊期間,奉命調去建設儀征化纖廠,「但是在隊伍調遣過程中,工程據說因政治原因下馬了。當時,我就留在濟南機關,做了一個二十多人建築研究所的副所長,研究建築機械等東西。」他在遼陽用數學方法推導了一個儀器,用於化工自動控制系統,成了那時的名人,「是英雄標桿」,可以做一些與本部隊無關的研究,但都不成功,

那時因為年輕氣盛,受到國家的重大表揚後,就不知天高地厚,提出了更高的難以實現的目標,又想夢想一定要達到,日夜加班。後來幾年的研究都不成功,正好遇到大裁軍,被集體裁掉了,項目結束了,人也離開了,那5年實際上做了很多沒用的事情。

曾因年輕氣盛 虛度5年青春

而大裁軍正是任正非創立華為的機遇,「我們到了深圳,每月工資200多元(人民幣,下同),當時團職幹部200多元挺榮耀的,但一看打工妹都有500多元了。我們就要求國家把轉業費發給我們,不要保留政治待遇和經濟待遇了。國家給發了1800多元轉業費,我們夫妻總共領了3000多元。」

後來任正非到國有企業工作,但他形容也是什麼都不明白,沒有經營好,做錯了事,最後只能離開這家國有企業。「當時,要麼出國,要麼在國內幹,我們家裏人不想出國,就留下了。」

華為心聲社區發布創辦人任正非上月5日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紀要,內容包括任正非的成長背景,以及當年如何創立華為。

深圳市剛好在1987年發布文件,允許個人創辦民營科技企業,任正非就冒險入行。「當時註冊公司需要2萬元資本、5個股東,我就找了另5個人集資2.1萬元,實際還是我一個人開始幹。後來,那5個人要求退出公司,就跟我們打官司,退了很多錢拿走。」於是,該公司就變成任正非一個人的,並形成今天員工持股的模式。

當年如果不分股份給大家,我們可能就是一個小公司,幹一幹就散了,重新又去幹一個行業。怎麼知道我不會去搞房地產呢?我最應該的是去搞房地產,不應該搞通信,這麼傻,又苦又累又不賺錢。

5投資者退股 轉員工持股模式

被問到是怎麼認識那5名投資者,任正非說是到了深圳後才認識,創立公司時,就是為了湊夠人數、籌夠錢。他認為,華為前十幾年就如蠟燭火搖搖晃晃快要熄滅的那種感覺,天天處在危機和生存掙扎狀態,大多數人都是沒有信心的,不過,

我沒有退路,沒有信心也要有信心。還有一些傻傻的人跟着我們,相信我給他們講的話,以為真能夠實現。大家都相信,抱成一團,果然實現了。

任正非說,今天很多人很有錢,不是投機,而是太傻了跟着跑,沒有離開。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