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下經濟數據慘不忍睹 專家指改革提速才治本

經濟脈搏

發布時間: 2020/03/05 14:38

最後更新: 2020/03/06 09:46

分享:

分享:

新冠肺炎令中國社會管理不到位、公共衛生體系不健全等體制性弊端一覽無餘,經濟數據也慘不忍睹。目前,中央放寛借貸、多個省市啟動基建,就是為了要救經濟,不過,無論中外專家均認為,要把握危中之機,不應過量放水,而是實質性深化結構性改

受疫情影響,近日公佈的PMI數據均創出紀錄低點,其中財新的2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大幅降至40.3,創2004年4月本項調查開啟以來紀錄最低,2月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劇降至35.7,創該數據有記錄以來新低。

疫情下中國經濟數據慘不忍睹

中國經濟目前已停頓了兩個多月,就如一個危重病人,緊急輸血、落重藥必不可少,也就是說,中央放水無可厚非,但單靠天量放水後遺症不少,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正如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指出,過量放水難救急,因這並不能真正解決中國經濟面臨的實際問題,而且副作用很大,應當把危中之機重點轉到實質性深化結構性改革上。

深化改革到底包括甚麼,總括而言,首先,是加快推動城鎮化,今次疫情突顯了一個問題,大量農民工在工作地沒扎根,人口大量流動造成了社會問題,遇上疫症更一發不可收拾。中銀國際研究有限公司曹遠徵說法值得參考,他認為要重點深化社會體制改革,特別是順應城巿化推動農民工的市民化,進而定居化,以弱化人口跨區域大規模流動,而這代表要加快政府職能向公共服務服務方向轉變。

其次,就是政府職能的改變。這個提法早就在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了出來,但其後卻束之高閣,反過來政府越管越多。曹遠徵稱,中國的人均GDP達到一萬美元,開始進入高收入社會,需要與此相適應的社會基礎設施及相應的社會治理能力。但這個同目前中央的調子不同 ,能不能藉這次疫情有所改變,還有待觀察。

中國應為新冠肺炎道歉?官媒刊文:中國做出巨大犧牲 世界欠一聲感謝

【減息影響】美聯儲緊急減息 中國人行會否跟隨?

再者,此次疫情表現出內地有醫療與公共衛生系統不充足、不合理、不平衡的問題,除了硬體配置不到位以外,醫護人員的配置也遠遠不夠。另一方面,財政支出數據顯示,公共衛生投資明顯不足。

黃奇帆:十四五計劃應重視公共衛生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計過一條數,全國醫院數量從1978年的9,293個增長到2018年的33,009個,擴大3.55倍,但同期GDP增長240倍,二者增幅落差明顯,說明中國公共衛生投資明顯不足。2018年,中國公共衛生領域的財政支出1.6萬億元,僅佔GDP的1.7%。

因此,他建議各級政府在今年制定十四五計劃時,要充分重視公共衛生與防疫基礎設施、運營體系、人才培養等方面的投資與管理運營規劃,從中央到地方花上2,000億至3,000億元中國的公共衛生系統的短板給補上。要意識到投資公共衛生類基礎設施對GDP的高效率拉動作用。

責任編輯:游昊雲

【新冠肺炎】擴散,緊貼最新疫情影響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