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單以武漢航班計算 美國3月1日恐已有近萬人染新冠肺炎?

社會熱點

發布時間: 2020/03/12 09:10

最後更新: 2020/03/12 09:10

分享:

分享: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美國現在有多少人感染新冠肺炎?(資料圖片)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美國現在有多少人感染新冠肺炎?CNN統計,截至美東時間3月10日傍晚,全美已確診至少849個案,但一項由中美團隊負責、基於武漢直飛資料的研究認為,截至3月1日,美國僅從武漢直接輸入的病例,就已有最少1043、最多9484個。

一個中美聯合研究團隊3月6日在預印本網站medRxiv上合作發表了題為《評估COVID-19在美流行規模:基於中國武漢直飛航線的模擬》(Estimating the scale of COVID-19 Epidemic in the United States: Simulations Based on Air Traffic Directly from Wuhan, China )的論文。不過論文尚未經過同行評議。

研究團隊:這種推算其實已相當保守

論文的通訊作者來自位於美國洛杉磯的西達賽奈(Cedars-Sinai)醫療中心。北京大學流行病與衛生統計系教授李立明、曹衛華和呂筠參與研究。研究團隊聲明,「分析有意採取了一系列保守性假設,再加上模型簡化,可能會出現偏差,需讀者理性判斷。」

【新冠肺炎】擴散,緊貼最新疫情影響

特朗普讚習近平努力抗疫 點名兩美媒誇大新冠疫情

【新冠肺炎】納瓦羅批中國禁3M口罩輸美國 警告撤廠報復

例如,該研究只考慮武漢在封鎖(1月23日)前直飛美國的人群,未計算從中國其餘地區或其他國家(如南韓、意大利或伊朗)輸入的病例。美國在3月1日前採取的相關監測和隔離措施也考慮進去了。此外,研究假設這些武漢輸入的病例在美診斷後就停止傳播病毒。

武漢天河機場目前有兩條直飛美國的航線,目的地分別是三藩市和紐約,鑑於相應期限的航空資訊尚未更新,研究參考了以往可類比的資料。截至論文寫作的2月29日,美國公開報告了20個病例的資訊,其中8例在發病前到過武漢,1例有過北京旅行史,4例未報告旅遊史,2例為人傳人,5例未有中國旅行史或確診病例接觸史。

特朗普轉口風:中國想粉飾新冠肺炎疫情

WHO顧問警告 全球最終或2/3人口感染新冠病毒

儘管美國已採取了許多遏制措施,包括旅行警告、旅行禁令、入境篩查、接觸者追蹤等,但仍有多個病例未報告相關的旅行史或接觸史,表明社區傳播的可能性。論文假設,美國疾控中心確定了50%以上的輸入性質病例。

「控制新冠肺炎的機會正在消失」

至於建立新冠病毒的傳播範圍模型所需的其他一些關鍵因素,如基本傳染數、潛伏期、人際傳播時間間隔等,則參照了針對中國病例的現有研究,分別設置為2.1至2.5、6天和7.5天。

在最可能的參數設定下,分析模型顯示截至3月1日,若此前採取的措施並未成功減少未確診病例的傳播,美國有9484例感染(90%置信區間,2054到24241);若措施降低了25%的為確診病例傳播,則感染數字為1043(90%置信區間,107到2474)。

【習近平赴武漢】習近平疫情爆發百日後考察武漢 釋3大政治訊號

【習近平赴武漢】習近平考察火神山醫院 武漢14家方艙醫院全休艙

論文表示,在對疾病傳播「過度保守的設定」和對美國疾控措施「過度樂觀的假設」下,模型依然顯示3月1日美國已出現千名傳染病例。研究團隊估計,真實的數字可能介於1000至10000之間。這暗示著,在早期流行階段就控制新冠肺炎的機會正在消失。

論文也引述了一份Bedford實驗室在3月2日發表的評估,即新冠病毒已經在西雅圖地區社區傳播了6周,該地區的感染人數應達到了570例。根據論文的模型,像西雅圖這樣的社區聚集傳播不止一處。

此前曾有報道指,除了正常人員往來之外,武漢或有數十萬計民眾春節前到外地旅遊、甚至避疫,目的地除國內城市外,也包括許多外國國家。

【新冠肺炎】世衛譚德塞:中國疫情局勢逆轉 病毒正退卻

【新冠肺炎】世衛泰國代表諷刺譚德塞:世衛應到武漢開會 給世界信心(有片)

【新冠肺炎】袁國勇:世衛是否宣布疫情「大流行」分別不大 他們失去部份人信任

【新冠肺炎】世衛專家組組長:看不出中國有操縱數據跡象

世衛發布新冠病毒與流感有7大區別:傳染力更強病死率更高

【新冠肺炎】世衛譚德塞:習近平特朗普抗疫有效 疫情未到全球大流行

如何傳播、怎樣醫治?一文看懂關於COVID-19的五件大事

世衛將新型冠狀病毒正名為COVID-19 疫苗預計18個月內面世

責任編輯:伍樂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