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流行】秘魯諾獎得主說「病毒源於中國」 中方諷:不知他有沒有貢獻(新增外交部回應)

國情動向

發布時間: 2020/03/16 20:44

最後更新: 2020/03/16 20:44

分享:

分享:

去年底爆發於中國武漢的新冠肺炎疫情已成為全球大流行,秘魯15日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並關閉該國所有邊境。秘魯曾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巴爾加斯·略薩(Vargas Llosa),近日在西班牙國家報 (El Pais)上刊文指,病毒起源於中國,如果中國不是一個獨裁國家,疫情不會演變至此。他還指摘中國曾阻止疫情消息的傳播。(原文鏈接

隨後,中國駐秘魯使館發聲明稱,巴爾加斯·略薩的言論不負責任地攻擊指責中國、論調荒唐惡劣,中方表示強烈反對。

(最後更新:新增外交部回應)

世衛明確表明 無法確定病毒源頭

中國駐秘魯使館聲明指,世界衛生組織近日明確表示,目前尚無法確定新冠病毒源頭,應避免涉及地域的污名化語言。因此中方認為,其文章中 「病毒來自中國」這一表述很不准確。

【全球大流行】 譚德塞:新冠肺炎全球奪命逾5000 是悲痛里程碑

【全球大流行懶人包】三分鐘看懂!世衛宣告大流行對你我生活有何影響

其次,病毒無國界,所有人應團結起來攜手應對。此時相互指責或批評與自身不同的政治制度毫無道理,亦無助於解決問題。中方重申,各國都有權選擇符合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

【新冠肺炎】世衛高層再讚中國:全世界欠了武漢人一份情(有片)

【新冠肺炎】深圳增1宗瑞士輸入病例 13歲留學生搭國泰經香港返內地

其三,在抗疫過程中,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採取了一系列有力、有效的舉措;中國人民做出巨大努力和犧牲,將病毒鎖在暴發中心,為其他國家抗疫贏得了時間;中方高度重視並積極履行國際責任,第一時間同各方分享數據。根據官方消息,沒有一個秘魯人在中國被感染。中方所做工作及取得成效獲得世衛組織和各國廣泛認可和積極評價。

秘魯15日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並關閉該國所有邊境。(網上圖片)

不僅無秘魯人在華染疫 中方還協助各方抗疫

聲明又指,中方不知道巴爾加斯·略薩是否為歐洲和秘魯抗疫做出貢獻,但中方確實在積極為各方抗疫提供大力支持和幫助,奉勸巴爾加斯·略薩作為公眾人物,如果不能貢獻力量,至少不要再散布不負責任、充滿偏見的惡劣言論。

聲明最後說,中方尊重表達意見的權利,但擁有表達權不代表可以肆意進行污蔑抹黑。中方對巴爾加斯·略薩此次的不當涉華言論感到遺憾,認為他的言論體現了對中國的缺乏了解和嚴重偏見。中國駐秘魯使館將繼續堅定維護國家形象和尊嚴,同時相信社會大眾的辨別和判斷能力,深信公理自在人心。

【肺炎疫情】台灣防控新冠肺炎勝過日韓美歐  美媒列台灣8大成功經驗

【新冠肺炎】鍾南山:認為新冠肺炎或成季節性疫病為時過早 目前證據不足

外交部冀略薩 多為抗疫貢獻正能量

在北京,外交部發言人耿爽也在今日的記者會上回應此事。他稱,略薩有關言論極端不負責任,中方表示堅決反對。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後,中方始終本著公開、透明、高度負責的態度,及時向世衛組織和有關國家通報疫情信息,分享病毒基因序列,同包括秘魯、西班牙在內的世界各國開展醫療衛生合作,交流分享醫療救治經驗。

耿爽說,中國為全世界抗擊疫情贏得寶貴時間,作出積極貢獻,這點國際社會看在眼裡,自有公論。國際社會當務之急是齊心協力抗擊疫情,關於病毒源頭問題是一個科學問題,需要聽取科學專業意見,讓科學家們回答。在這樣情況下,信口開河、妄下結論對各國抗擊疫情沒有任何幫助,反而會制造恐慌和歧視。

耿爽強調,中方希望略薩先生能夠摒棄偏見,全面正確看待有關問題,客觀公正看待中國,多為國際社會抗擊疫情貢獻正能量。

【新冠肺炎】美國安顧問:中國隱瞞疫情 令全球應對延誤2個月

【全球大流行】抗疫專家組長:疫情今夏結束基本已不可能

公開資料顯示,巴爾加斯·略薩因「他對權力結構描繪,以及他那反抗、起義、失敗的犀利印像」獲頒2010年諾貝爾文學獎。2011年2月3日,被西班牙國王胡安·卡洛斯一世依Real Decreto 134/2011號令,成為第一代巴爾加斯·尤薩侯爵(Marquesado de Vargas Llosa)。他近日曾於 El Pais發表題為「回到中世紀」的文章,稱「病毒來自中國」,並且由於該流行病,人們在恐懼瘟疫的情況下生活,這表明社會重返中世紀。

他還寫道,如果不是因為中國的獨裁政治制度,這種情況就不會發生,這凸顯了一個事實,即在疫情爆發之初試圖吹哨的醫生「被沉默」了,並且拖延了本可以用於研發疫苗的時間。據悉,截至15日,秘魯已確診71例新冠肺炎病例。

責任編輯:費風

【新冠肺炎】擴散,緊貼最新疫情影響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