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角力】華春瑩Twitter回擊美官員想見這8人:歡迎到武漢(更新版)

國情動向 21:38 2020/04/15

分享:

分享:

面對美國政客官員對中國疫情數據造假的質疑,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近日頻在Twitter發文回應。其中,華春瑩上周發推特邀請美國政府官員,隨時到中國和任何人交談,享受自由,引發美國一名主理通訊的官員連發9條推文,稱他想見揭露疫情的艾芬、陳秋實、方斌和任志強等8人。對此,華春瑩14日連發4文回撃,稱歡迎他到武漢,但請不要假裝偵探,又反問他有否聽說過美國的哨聲和醫務人員在哭泣?也許應該先和他們談談。

*更新卡爾回應華春瑩帖文

華春瑩近日稱,中國享有自由,歡迎美方隨時到訪、與街上任何人交談。她又反嗆美國羅斯福號艦長為了數千性命寫求援信被解職,及醫療人員因為談論工作環境被解僱,「自由及資訊透明又在哪?」

共和黨籍的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委員卡爾(Brendan Carr)就此點名8人,分別是「發哨人」武漢醫生艾芬、公民記者陳秋實及方斌、央視前主持人李澤華、法律學者許志永及退休地產商任志強等,並問華春瑩「你的邀請還算數嗎?還是也會隨著時間過去而突然消失」。他其後更指,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Twitter封鎖了他。

稱武漢成功非虛構 中國因重視人命獲世界最高度支持

華春瑩今日在Twitter發文回應稱,對於卡爾列出他想與之交談的幾個中文名字,歡迎他到武漢,向這座英雄城市致意,但請不要假裝偵探,並說武漢的成功是現實,而不是虛構。

她指出,中國有14億人口,在處於春運旺季的兩個月內,中國以最嚴格的措施和最快的反應,設法控制了這種未知病毒,並將感染和死亡率降至最低。關鍵在於中國政府將人們的生命置於一切之上,並且每個感染者都儘早獲得免費檢測和治療,「這就是為什麼中國在全世界享有最高支持率的原因。」

華春瑩反問卡爾:「是否聽說過美國1月和2月的許多哨聲?他聽到過美國醫務人員哭泣嗎?也許他應該先和他們談談。」

華春瑩Twitter原文:

Brendan Carr listed several Chinese names whom he'd like to talk to. He is welcome to Wuhan to pay respects to the heroic city. But Plz don't pretend to be a detective. Wuhan's success is a reality, not a fiction.

China, with the strictest measures and quickest response, managed to bring the unknown virus under control and minimize infection and mortality rates within 2 months when its 1.4 billion people were at the height of the Spring Festival travel season.

The key is that the CPC puts people's lives above everything else & every infected got free test and treatment at the earliest possible opportunity. This is why the CPC enjoys the highest supporting rate around the world.

Has Mr. Carr heard the many whistles sounded in Jan. and Feb. in the US? Has he heard the crying American medical workers? Maybe he should talk to them first.

卡爾其後回應稱,很高興華春瑩看到這些名字,但他仍有疑問:「您會否令他們不被消失,以便與外界交談?」

近日,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曾在《紐約時報》刊文呼籲疫情下中美團結,中美過去圍繞疫情有一些不和諧的聲音,但現在不是相互指責的時刻,需要團結合作、互幫互助。

責任編輯:伍樂

【新冠肺炎】擴散,緊貼最新疫情影響

跟進【中美角力】新形勢,立即了解

免費下載 hket App,關注「全球疫情實時動態」:http://bit.ly/33C83cZ
立即訂閱專享無間斷美股分析:http://bit.ly/2ZN5x1l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