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走勢】一文看懂油價暴跌對中國能源市場有何影響?3桶油降幅逾3%

經濟脈搏

發布時間: 2020/04/21 22:53

最後更新: 2020/04/21 22:53

分享:

分享:

當地時間周一(4月20日),紐約油價暴跌至負數,是歷來第一次,5月期油價格收市報每桶-37.6美元。幾個小時後,紐約期油回穩,即將到期的5月期油在亞洲交易時段,由負值大幅回升,重上正數,報每桶1.63美元,上升39.26美元,早段曾高見2.54美元。油價大幅震盪和歷史上首次跌至負值,讓網民驚呼見證歷史。在經濟全球化的當下,紐約油價震盪會給中國經濟、中國帶來怎樣影響?

3桶油股價下跌 上游勘探業務受挫

受紐約油價暴跌影響,港股中國海洋石油(00883.HK)下跌3.87%,中國石油股份(00857.HK)下跌3.24%,中國石油化工股份(00386.HK)下跌3.09%。

從跌幅看,中海油降幅最大。中海油是一家專注於油氣勘探、開發和生產的上游公司,其所有收入都來自石油和天然氣的銷售。而油價暴跌時,除開采油氣賺不到錢之外,公司還要負擔巨額管理支出。因此若油價持續走低,中海油或會面臨階段性虧損。

【中國經濟】前財經委副主任:中央已棄GDP翻番 力推「六保」帶動復蘇

【中國經濟】「去中國化」非一刀切  三類企業去留各有選擇

而中石油的主要業務包括煉油與化工、勘探與生產、銷售、天然氣與管道四大塊。低油價時有利於煉油與化工業務,高油價時有利於勘探與生產業務。不過,低油價還是會對公司業績產生負面影響。公司的產品無論原油還是化工產品,其價格變動大都和國際油價正相關。在銷量不變的情況下,單價降低,仍會導致公司業績下降。

【中國經濟】商務部:經濟全球化現回頭浪 但未有大規模外資撤離

【中國經濟】廣州Hermès店重開即日買爆  顯示消費V形反彈?

中石化是3桶油中受低油價影響最小的公司。據內媒界面新聞報道,2018年,煉油是中石化最主要的利潤來源,達到63.41%,而勘探及開發佔比的利潤占比僅為7%。煉油的主要成本就是原油,這樣看來,低油價似乎對中石化有利,實則不然。因為低油價同樣也會影響中石化產品的單價,使其營收降低。

A股的石油股反應較平淡。中國石油(601857.SH)僅微跌0.66%,中國石化(600028.SH)下跌1.74%。

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這三大國企,承擔著中國油氣能源市場格局。(網上圖片)

政府或有政策支持 兩會能源議題受關注

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這三大國企,承擔著中國油氣能源市場格局。以其中一間為例,中石油3月26日披露消息,2019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52萬億元,同比增長6.0%,經營利潤1217.62億元。2019年中國GDP為99.0865萬億元。也就是說,僅「三桶油」其中一桶,營收就佔當年中國GDP的2.5%。

【新冠肺炎】疫情打破神話?賀一誠施政報告:澳門回歸來首現赤字

【中國經濟】內地下調LPR 滬指收升0.5%連升3日

內媒引述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稱,如果油價長期低位運行,國內一些成本較高的原油產業鏈公司的生存將變得非常艱難,後續政府可能需要出台相關政策,鼓勵投資往上游的石油天然氣勘探開采走。另外,在即將召開的兩會上,能源問題也將備受關注。

協議未完 中國還要捱貴價俄羅斯石油 

另據央行日前公布,中國3月外匯儲備30606.3億美元,按月大幅減少460.88億美元,為2016年11月以來最大單月跌幅。

國家外滙管理局新聞發言人、總經濟師王春英表示,3月外滙儲備,主要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加速蔓延、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下跌等因素影響,國際金融市場大幅震盪。

此前,中國在國際原油市場依然十分被動,但現在形勢發生了變化,原油市場已成買方市場。儘管如此,中國還受限於與俄羅斯長達25年的原油協議。

【肺炎疫情】內地學者指5千萬農民工尚未復工 低儲蓄且無失業保險

人行推數字貨幣 可直接向民眾電子錢包發現金刺激經濟?

2013年6月,中石油與俄羅斯石油公司簽訂長期供油協議,規定俄羅斯要「逐年向中國增供原油」。這份協議期限25年,當時估值為2,700億美元,屬於超級能源大單。

一邊是暴跌的紐約油價,一邊是與俄羅斯簽訂的遠未到期的死約,外界多有聲音認為中國是在捱貴價油。

消費者有著數?並不明顯

不過,價格大幅變動都是市場博弈,對於前往加油站的消費者來說,實際體驗並不明顯。以上海為例,當前97號汽油價格為每升6.26元,僅降低0.14元。

本報記者:尹航

【新冠肺炎】擴散,緊貼最新疫情影響 

免費下載  hket App,關注「全球疫情實時動態」:http://bit.ly/33C83cZ 

一APP在手洞悉天下 立即訂閱送高達$480訂閱禮品:https://bit.ly/39VrHSC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