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戰疫增長模式 兩會擬定今年GDP目標3%?
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的衝擊力初步顯現,外界已開始擔憂疫情二次甚至三次衝擊陸續有來,經濟持久戰料難避免。盛傳將於5月下旬召開的全國兩會,最重要任務是確立戰疫模式下的經濟目標,這也成為近期內地經濟界的最熱話題。
新冠肺炎黑天鵝衝擊 設定GDP否引發討論
對於新冠疫情這只「黑天鵝」,內地一季度GDP負增長6.8%,「今年要不要設GDP增長目標」的問題引發討論。持「不設GDP」論的一方,如央行貨幣政策委員馬駿此前表示,鑑於目前中國經濟面臨的巨大不確定性,建議今年不再設定GDP增長目標。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鳴也認為,特別是在疫情繼續擴散和全球經濟進一步深度衰退的大背景下,現在很難給出明確的增長目標。目標定的過高,實現起來就有難度,目標定的過低,又不利於引導市場主體預期。
另一邊,持「不取消GDP」論的一方,則更重視激發復工復產積極性,認為在尚未提出更好的經濟指標前,GDP仍是一個好的中介目標,若完全取消,會打擊各地保增長的積極性和方向。
內地經濟政策向來是在多目標之間尋求平衡,這次亦不例外。隨着全國兩會召開時間臨近,「不取消GDP」持方的聲音明顯增加,爭論焦點已從「今年要不要設GDP增長目標」轉向「今年GDP設多少」。
中央核心智囊開口:聚焦在3%左右增長
相較往年,今年目標要考慮更加複雜的因素,包括疫情對國內外經濟的客觀衝擊、對復工復產積極性的鼓勵、保就業的剛性需求,還有此前當局作出的實現全面小康社會承諾。多位中央核心智囊近期紛紛開口,將這個關鍵數字聚焦在3%。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的觀點是,中國經濟要從常規增長模式轉入相當長時期的「戰疫增長模式」,這意味着要持續拿出部分資源去抗疫,經濟難以開足馬力運轉,他認為,「全年能夠實現3%左右的增長,就是一個很大勝利。」
發改委下屬的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學家祝寶良也表示,二季度中國經濟增長速度預計在3%左右。根據疫情衝擊影響的力度和持續時間,建議2020年經濟增長目標可確定在3%左右。
今年GDP目標設定還要面臨的一個問題,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下,難以達到此前當局承諾「實現全面小康社會」政治目標需要的5.3%以上的增長率,如何既實事求是無法達標,又能確保政治家不會失信於民?
劉世錦提出的方案,是對增長目標的評估方式作出相應調整,建議採取「相對增長率」的評估方法,就是用中國增長速度與世界平均增長速度的比值或差值,評估中國經濟的增長狀況。以2019年為例,世界經濟平均增速2.9%,中國是6.1%,相對增長率為3.2%。那麼在外界對2020年世界增速普遍為-2.5%左右預期下,若中國GDP達到3%,相對增長率就可視為達到5.5%。
祝寶良則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一個全面性、綜合性目標,經濟增長速度只是其中一個數量指標。
【中國經濟】前財經委副主任:中央已棄GDP翻番 力推「六保」帶動復蘇
【中國GDP】一季度GDP創紀錄負增長 北京如何實現「翻兩番」目標?
本報駐京記者:潘攀
免費下載 hket App,關注「全球疫情實時動態」:https://bit.ly/2X5LdZI
一APP在手洞悉天下 立即訂閱送高達$480訂閱禮品:https://bit.ly/39VrH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