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今年GDP目標怎定  內地專家分三派

經濟脈搏

發布時間: 2020/04/25 12:21

最後更新: 2020/04/25 12:21

分享:

分享:

內地新冠肺炎疫情基本受控,目前最重要是推動經濟回正軌,以早日紓緩受疫情衝擊低沉的經濟。人大政協兩會應在5月內召開,一個焦點是如何制定GDP增速目標。內地經濟專家對此意見不一,大部分認為應將目標降低甚或不設GDP目標,將焦點集中救企業、保就業;但也有專家指,GDP關係到就業,要保就業,經濟增長的速度不能過低。

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宏觀經濟月度數據分析會日前舉行,與會專家就未來經濟走勢發表看法。其中就如何制定GDP增速目標各有不同論述。

【中國經濟】戰疫增長模式 兩會擬定今年GDP目標3%?

路透調查:中國次季GDP料增1.3% 但若全球疫情惡化或面經濟衰退

【中國經濟】前財經委副主任:中央已棄GDP翻番 力推「六保」帶動復蘇

第一派是今年不應設GDP增速目標。其中包括野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陸挺、和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聯席所長、中誠信集團董事長毛振華。陸挺的論據是,疫情還有很大的風險,一方面國內疫情並沒有完全結束,另一方面全球疫情還處於爆發期。如果今年秋冬季疫情二次爆發,全球經濟可能會面臨更大的壓力。因此,他建議不要設立全年的GDP增長目標,重點放在「六保」,即「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任務」。

毛振華的看法與陸挺相仿,就是目前尚無疫苗和特效藥,疫情呈現影響時間拉長和常態化,就算外國疫情過後,非剛需消費會大大減少,出口在此背景下,出口問題、就業問題和復工復產問題逐步顯現,中長期還要面對新一輪「去中國化」問題。因此,全年不必對過高的增長目標抱太大的希望,不必出台剛性指標。

首季GDP有史以來負增長 分析:亟待加大政策力度釋放內需

【中國GDP】内媒稱中央將再推組合拳振經濟 包括減稅降費增市場准入

【中國GDP】一季度GDP創紀錄負增長  北京如何實現「翻兩番」目標?

第二派是應制定低增長目標。持這種看法的包括瑞銀亞洲經濟研究主管,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和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投資室主任、研究員張明。

汪濤和張明均認為,中國經濟面對的困難不少,不宜高估增長速度。汪濤指,根據瑞銀進行的消費者調研數據測算,二季度按月會大幅增長,但是按年難以出現正增長。一方面,國內就業壓力較大,到三月底,我國大約有7000-8000萬人(包括農村居民的非農就業)沒有恢復就業,因此收入和消費也難以出現全面恢復。另一方面,由於歐美國家出現的深度衰退,嚴重影響中國的出口需求,進一步制約了中國未來的反彈力度。預計全年增速1.5%左右,甚至有可能更低。

張明也認為,全球疫情的拐點尚未到來,疫情演進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因此疫情對全球經濟的衝擊仍不樂觀。他估算今年全年增速3%左右。因此,3%左右是一個比較現實的增長目標。這個估算相對汪濤是較為樂觀。

第三派指應維持較速度增長目標,否則就業問題沒辦法解決。持這種看法的是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從就業數據來看,目前有1.3億左右的農民工沒有復工復產,大量的規範性企業因為停工停產導致幾千萬的城鎮工人沒有正常上班,還有830萬大學生畢業以及幾十萬複員軍人的就業壓力。要想保證這些人群的就業,要求經濟增長的速度不能過低。

【中國GDP】統計局:中國今明年經濟平均增長5%以上

【中國經濟】林毅夫:內地今年GDP有條件估增3至4% 倡發消費券振經濟

【中國經濟】最壞時刻恐未到 「三駕馬車」死火或預示首季GDP衰退

劉元春指,根據測算,中國GDP每增長一個百分點,所帶來的就業大約為200萬人,但是GDP每少增長一個百分點,所帶來的失業接近400萬人。因此如果經濟從過去常態化的水平回落至一季度的-6.8%,將會導致四五千萬人的失業問題。為了完成「保就業」任務,要求必須有一攬子刺激計劃的超級對衝。

三派專家的看法各有理據,但同樣強調就是中國經濟正面臨很大挑戰,而且真正嚴竣環境還沒有到來。到底中央對今年GDP增速怎樣著墨,要待兩會時才有分曉。

本報記者:高青

【穩就業】報告:內地超7成應屆畢業生尚未簽約 超9成對就業形勢感焦慮

【穩就業】內地四招「消化」高校畢業生  僅屬杯水車薪

【新冠肺炎】經濟冰封消費業重創  影響就業李克強最憂心

免費下載hket App,關注「全球疫情實時動態

外圍分析無間斷|立即訂閱送高達$480訂閱禮品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