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角力】疫症未過冷戰已啟動  美連環三箭發動科技戰

國情動向

發布時間: 2020/04/30 19:46

最後更新: 2020/04/30 19:46

分享:

分享:

一場新冠肺炎疫症將成為歷史轉捩點,全球格局大變,中美角力也加速進入全面開戰階段。中美兩國目前正就疫情激烈搏火,但在其他領域的博奕同樣硝煙四起。最近,美國在科技上也向中國頻頻發砲,一場中美科技戰其實已暗地裡打響。

首先,美國宣布對中國實施新的出口限制,防止中國通過民用商業等途徑獲取美國半導體生產設備和其他先進技術;其次,美國朝野指中國正制定《中國標準2035》,美國要遏止中國成為標準制定者;再者,美國兩黨議員正制定法案,授權「開放科技基金」,要打破中國網絡封鎖及對人民監控。

【中美角力】央視《新聞聯播》兩連轟蓬佩奧 罕有暗批他「不是人」

【中美貿易戰】商務部:中美應避免採取新的貿易投資限制措施

【中美關係】美國準備鎖國?美方稱中國特工散播美國疫情假消息

美國這三支箭,從軟件到硬件、從內到外,在科技上全面針對中國,而且將陸續加碼。

首先,美國周一宣布將對中國實施新的出口限制,防止中國通過民用商業等途徑獲取美國半導體生產設備和其他先進技術,然後轉為軍用。

美國商務部的新規定要求,如果美國公司要向中國出售軍事相關產品,即使是為民用而購買,需要先獲得商務部的許可證。

商務部還取消了對某些集成電路、電信設備、雷達和高端電腦在內的民用產品的豁免。這項豁免規定,如果是用於非軍事實體和用途,則可以在沒有許可的情況下出口某些美國技術。

表面看,美國收緊了高科技產品輸往中國,其實內裡暗藏更犀利條款。美國政府公布了另一項擬議的修改,要求向中國出口某些美國產品的外國公司不僅要取得本國政府的批准,還要獲得美國政府的許可。在這個條款下,美國可要求台積電禁止為中國生產芯片,由於台積電代工生產芯片佔全球逾半,若如此,中國大部分高級芯片將斷貨,包括手提電話在內的電信設備將無法生產。

【中美角力】白宮顧問指中國囤積防疫裝備「牟暴利」 京稱造謠推責

【中美角力】遼寧艦為首的中國軍艦 南海包圍美國美利堅號

【中美角力】美報告質疑中方核試 趙立堅:子虛烏有 勸美自省

其次,美國朝野輿論正指中國又在籌劃並將於今年推出下一代的全球標準—《中國標準2035》,意圖在人工智能(AI)、電信網絡和數據流通等被視為定義未來十年的全球技術領域的標準上佔領先位置。

例如,在5G領域,華為是5G網絡設備的領軍企業之一,也在標準制定方面扮演關鍵角色。根據知識產權分析公司IPlytics的數據,華為擁有與5G相關的專利數量最多,並且領先於其最接近的歐洲競爭對手諾基亞和愛立信。

華盛頓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的艾爾莎·卡尼亞(Elsa Kania)對CNBC表示,制定標準對塑造技術未來的競爭和格局有重要影響,不僅會決定商業後果,也會塑造出對企業有利或不利的架構。美國專家指,中國有意通過標準制定獲取關鍵數據,中國政府定義的技術和技術標準越多,相關數據就越會受到中國政府各種數據本地化和訪問政策的制約。

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原定於4月末舉行一場題為「中國模式?北京推動全球替代性規範和標準」的聽證會,但由於新冠疫情而推遲。然而,這將是未來中美角力的重要戰場。

【中美角力】華府以國安為由 建議撤銷中國電信美營運授權

【中美關係】美國撤僑 釋放「戰爭」訊號?

【中美角力】特朗普簽署「台北法案」 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組織

此外,美國眾議院一批兩黨議員提出了一項《開放科技基金授權法案》(The Open Technology Fund Authorization Act)將通過授權非營利性的「開放科技基金」(OTF)作為美國全球媒體總署旗下的一個獨立組織,加強美國應對世界範圍內的壓制性審查和互聯網限制的努力。這將使「開放科技基金」能夠更好地支持旨在反對壓制性審查和監視的全球項目,從而促進互聯網自由。

目前。未知這項法案後續動作是什麼,但肯定是針對中國防火牆及大數據等,目的要從內部打破中國對網絡封鎖。對中國來說,這是關係到國家安全及統治根基的大事。

美國現在給新冠肺炎搞得手忙腳亂,但已藉疫情為未來圍堵中國作出布局,其他如地緣政治、科技戰、傳媒戰也並未因疫情而稍鬆手,當疫情過後,中美必將陷入冷戰,各國也將被站隊,世界局勢必然劇變。

本報記者:高青

【香港人權法】特朗普早寫好「新冷戰」劇本 不會阻撓法案實施

【中美角力】「新冷戰」倘爆發 中國抗衡美國臨三大難題

【中美科技戰】美感到威脅  中國有幾多科技超美國?

【中美解碼】兩關鍵因素 中美科技戰危害大於貿易戰

免費下載hket App,關注「全球疫情實時動態

外圍分析無間斷|立即訂閱送高達$480訂閱禮品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