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國化】內地學者:中國應韜光養晦 避免世界性全面對抗危機

經濟脈搏

發布時間: 2020/05/16 14:39

最後更新: 2020/05/16 14:39

分享:

分享: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重整全球產業鏈、「去中國化」話題再起。中國企業家組織正和島研究院院長王林認為,在疫情危機之下,中國應該繼續選擇韜光養晦的道路,獲得全球信任。他警告,疫情危機控制不好會轉變成經濟危機,甚至遞進成社會、政治危機,再往上就是世界性的全面對抗危機,這是真正要避免的。

中國民主促進中央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正和島首席經濟學家、正和島研究院院長的王林,本月5日針對當前疫情下中國經濟發表看法,內容昨日在網上發布。

他表示,不要小看美國的底牌,指美國是這個世界上唯一不存在資本外逃風險的國家,其對疫情的檢測、治療都在奮起,認為美國一定能夠渡過這場危機。他指出,疫情期間,也有不少人抱著「看好戲」的心態,覺得美國不行了,但舉例指二戰時日本軍國主義者也曾低估美國,發動「珍珠港偷襲」,結果被美國還擊。

疫情當前,中美緊張關係升溫,美方加速推進企業撤出中國。西方產業鏈會不會從中國撤走?王林認為,短期很多美資、歐資公司會留在中國,一類企業是大量生產和銷售都在中國完成,因此不會走。但銷售市場在歐美日的企業,或會把部分產業鏈從中國分散轉移到本國或其他國家,以助分散風險。

【中美貿易戰】促去中國化?特朗普揚言 對境外生產商品美企徵新稅

【去中國化】貨幣冷戰打響  中國以何應對?

【去中國化】疫情前兩因素已加速企業外遷 經濟學人智庫:全球減少依賴中國

【去中國化】經濟學家李揚:一個排斥人民幣、排斥中國的「同盟」正形成

【去中國化】美國訂行動計劃 強力推全球供應鏈去中國化

他表示,從中期看,即使西方重建這些產業,對中國並不會構成太大的壓力。但長期就有重大隱憂。他指出,西方國家把產業分為兩類,一種與安全相關;一種與安全非相關。而與安全相關的產業往是技術演化的前沿領域,如集成電路、互聯網。與安全相關領域劃得越大,就意味那些領域越有可能出現技術隔離,此時國際信任顯得尤為重要。

若以非常狹隘民粹主義做事 中國可能被世界不信任

但他稱,經濟層面全球化會有小逆流,但不會整體逆轉。因絕大部分產品是跨國生產,一旦彼此脫鉤,很多國家的產業運營起來會非常艱難。此外,沒有國家能承載中國製造業體系。

王林總的認為,疫情會令中國經濟遭受重創,但不會讓中國製造業轉移出去,除非自己犯一些低級錯誤,用一種非常狹隘的民族主義、民粹主義做事情。如果這樣,中國就很可能被世界所不信任,這就意味整個世界都要考慮和中國打交道安不安全,這樣一定會傷及我們自身。

他指出,中國未來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是,欠缺世界格局的決策機制,匹配不上世界經濟的影響力,要思考如何讓這兩者協調起來。

要獲全球信任 處理好和美國、西方關係

王林續稱,目前中國要想如何發展強大,如何獲得全球信任。首先中國應該繼續選擇韜光養晦的道路,處理好和美國、西方、世界的關係。應當繼續堅持推進改革開放,做好自己的事情。他強調,只要中國市場能夠成為全球資本、技術、人才嚮往之地,無須建立新的國際秩序,也足以在現有國際秩序中形成列國所歡迎的領導者,無須擔心排擠。

【去中國化】稱霸便打倒它!怎回應去中國化 鄧小平舊話尋啟示(有片)

【去中國化】從荷蘭到坦桑尼亞變臉  看全球「去中國化」之嚴峻

其次,要建立全球的信任,如果對方不信任,自然會覺得不安全,西方將有可能不惜任何代價重新建廠生產。如果西方重建生產體系,中國就要努力自力更生、自救,前10年乃至20年還會利用現有技術剩餘紅利繼續往前衝,但是20年以後,等西方進入下一代技術之後,中國迭代差距跟不上,經濟也會走不下去。

最後他稱,2020注定會是一個分水嶺,中國應對危機最好的辦法就是進一步改革開放過,讓世界信任;只要能夠和世界協調,是能夠站得住的。

責任編輯:伍樂

【新冠肺炎】擴散,緊貼最新疫情影響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