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角力】白宮3幕僚齊賀蔡英文 中美關係極危險訊號(有片)

國情動向

發布時間: 2020/05/21 06:20

最後更新: 2020/05/21 06:20

分享:

分享:

【中美角力】白宮3幕僚齊賀蔡英文 中美關係極危險訊號

台灣蔡英文總統5月20日就職,開啟第二次任期之際,白宮3名舉足輕重幕僚: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國務院亞太助卿史達偉、和美國副國安顧問博明先後致賀。這一幕史無前例,亦是中美關係的極危險訊號。

蔡英文今天上午9時在台北的總統府大禮堂宣誓就職,接著前往台北賓館發表就職演說、隨後接見各國駐台代表,現場播放各國政要祝賀影片。

【蔡英文就職】史上首次 美國務卿首發聲明祝賀蔡英文就職

【蔡英文就職】第二任期成與敗?蔡英文臨經濟和中美兩大挑戰

影片以史達偉(David Stilwell)與博明(Matthew Pottinger)致詞壓軸,他們均提及台灣的民主制度及台灣抗疫等議題。

蓬佩奧在致賀聲明中直稱「總統」 史無前例

當中,博明更以漢語發表談話,稱民主不只是美國或西方,而是普世價值;而台灣有2300萬人口,但新冠肺炎病例卻少於500,他指美國將繼續敦促其他國家和組織,諸如世界衛生組織,將拯救生命置於政治考量上。

【蔡英文就職】蔡英文談兩岸關係 「和平、對等、民主、對話」(有片)

【蔡英文就職】美卿賀蔡英文就職 環時:美台想開新遊戲 大陸最玩得起

而在此之前,作為美國國務卿的蓬佩奧(Mike Pompeo),昨夜提早發表聲明恭賀蔡英文展開第二任任期。同時,更首度在官方聲明中,直接以「總統」稱呼蔡英文。

據了解,馬英九當年在大選中當選後,據報曾接到來自美國總統的祝賀,但就職日亦沒有。觀察者指,今次美國國務卿祝賀蔡英文就職履新,可說是史無例。

而最終先後有3名白宮重要幕僚向蔡英文致賀,進一步凸顯美方今次舉動極不尋常。

美國加緊以台灣議題制華 兩國關係難平靜

美國官方踩入中國政治紅線,觸碰一個中國的中國核心國家利益,顯然不是任性為之,而是背後有重要戰略考量,一切由總統特朗普登場、新冷戰暗現苗頭說起。

【蔡英文就職】蔡英文就職第15任總統演說全文(有片)

【蔡英文就職】第二任期成與敗?蔡英文臨經濟和中美兩大挑戰

特朗普2016年贏得大選後,2017年發表任內首份國家安全報告,把中國定位為戰略競爭對手、又把鷹派人物羅致進入白宮,複製類似列根時代的冷戰氣氛;結果將美國政界、乃至社會潛藏多年對中國崛起的憂慮喚醒,全美從上而下出現對中國強硬,遏制中國的訴求。

這種政治氛圍下,利用中國大陸最在意的台灣問題、牽制中國大陸發展,便成了當前美國政界從上而下,從白宮到國會的共識。《2018財年國防授權法》、《台灣旅行法》、《亞洲再保證倡議法》及《台北法案》等涉台文件,便在國會逢關必過。

美國國會與總統失制衡 台灣問題恐擦槍走火

白宮幕僚接連向蔡英文致賀,似乎也是在這種美國政治邏輯中發生,並體現了《台灣旅行法》及《台北法案》中有關提升美台官方層次交流的內容。

【蔡英文就職】蔡英文稱將成立修憲委員會 專家料大陸會關注

【蔡英文就職】日本政府賀蔡英文就職:將基於非官方關係深化合作

但美方這些舉動,卻令原本已陷低谷的中美關係雪上加霜。

套用中國官方智囊--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李海東在官媒撰文的觀點,美國國會與總統在涉中國政策上,原本是互相制衡的,保障不出狀況;從國會通過的一系列涉台法案、總統往往迅速予以簽署,反映這種制衡已失效,這導致美國對中國越來越強硬。中美關係不樂觀。

觀察者更指,中共十九大後「民族復興」成了中國政治中不能忽視的元素,美國一旦加碼挑戰一中問題,顯然與中國民族復興、國家統一的核心利益牴觸,中方恐會以同等強硬回應。最令人憂慮是,在台灣問題上中美角力一旦失去冷靜,擦槍走火、化成熱戰,這是全球政治和經濟災難。

【蔡英文就職】蔡英文拒一國兩制 大陸國台辦:台獨是絕路

【蔡英文就職】外交部:美卿發賀辭嚴重干涉中國內政 將採取應對措施

本報記者:程國知

【中美貿易戰】瑞幸造假掀風暴 白宮顧問:誰能自信投資中企

【中美貿易戰協議】特朗普:中美貿易協議似乎不再意義重大

【中美貿易戰】特朗普封殺華為有多狠?解密箇中致命3招

【中美角力】特朗普稱世衛是「中國傀儡」 再提削減或取消資助

【中美角力】蓬佩奧稱大陸「惡意」阻台灣參與世衛大會  京批有國家政治綁架WHA

【中美貿易戰】特朗普「追殺」華為 美企攬炒名單曝光

【中美貿易戰協議】中美貿易戰是打是和?沙盤推演4個可能性

責任編輯:程國知

跟進【中美角力】新形勢,立即了解

【新冠肺炎】擴散,緊貼最新疫情影響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