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國化】前人大財經委副主任賀鏗:去中國化現象非常明顯 不能等閒視之

國情動向

發布時間: 2020/05/21 21:27

最後更新: 2020/05/21 21:27

分享:

分享: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衝擊經濟之外,亦影響全球產業鍊和供應鍊格局,「去中國化」議題更成焦點。路透社發表分析文章,引述曾擔任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賀鏗認為,「去中國化」現象已非常明顯,不能等閒視之。

賀鏗表示,國際上「去中國化」現象越來越明顯。例如美國、歐洲都不承認中國是完全市場化國家,在貿易方面給中國不斷製造麻煩;在「跨太平洋夥伴關係」中排斥中國;去年5月,在捷克布拉格開5G安全會議,30多個國家參加,5G技術先進的中國遭排斥在外。

他稱,可見「去中國化」現象已經非常明顯,不能等閒視之,否則會嚴重影響中國在世界上的經濟利益和政治地位,是問題要害所在。他指出,要直面問題,認真思考、研究,若中國影響力繼續下降,特別是經濟和科技發達的國家不願意合作,「我們的困難就越來越大」。

事實上,在疫情擴散後,中美角力升級,美國正修改出口規定,加大限制對中國電訊設備供應巨頭華為的芯片供應,使用美國軟件和技術的芯片生產商,無論是美國或外國的企業,未得美國許可下不得向華為供貨。中方堅決反對,誓言採取一切必要措施。

憂損對世界影響力 中國軟實力應更多提升

路透引述另一名不具名的專家表示,疫情打亂全球供應鍊和產業鏈,中國也造成很大經濟損失都是暫時的、外在的,最重要的可能是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下降;中國應反思,不能老是自以為「正確」,老是自己認為「厲害了」。該名人士並稱,「現在外企、民企外撤,我們外交發聲好像是厲害了,但是國際支持的聲音卻小了」。

【去中國化】內地學者:中國應韜光養晦 避免世界性全面對抗危機

【去中國化】《環球時報》不信能完全切斷中美關係 兩國真能「脫鈎」?

【去中國化】經濟學家李揚:一個排斥人民幣、排斥中國的「同盟」正形成

【去中國化】金融開放反擊國際孤立 揭「大灣區金融30條」背後戰略

【去中國化】李克強喊話:堅持改革開放決心不變 歡迎外企擴大投資承諾不變

【去中國化】外企出逃? 商務部長鍾山:聰明企業家不會放棄中國市場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認為,疫情讓全球產業鏈治理體系進一步弱化和邊緣化,國際組織也無能為力。疫情過後,中國對產業鏈供應鏈結構型調整要有認識,會更加注重實體經濟發展。

在產業鍊和供應鏈的重構中,科研教育機構發揮重要作用。此外,要考慮到如何能在規則層面與發達國家博弈,並在軟實力上有更多提升,確保重要產品和供應渠道有可替代來源,中國顯然還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賀鏗亦稱,「去中國化」肯定會影響中國外貿和對外經濟合作,相關企業要有新思路,或要調整產業鏈、供應鏈;但不必悲觀,因全球化不會終結。

責任編輯:伍樂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