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2020】全國人大會議明天召開 港版國安法納入議程(文字直播,不斷更新)

國情動向

發布時間: 2020/05/21 23:01

最後更新: 2020/06/16 16:29

分享:

分享:

全國人大會議明天(22日)早上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總理李克強將會發表工作報告,當中預料會提及今年內地經濟目標、新冠肺炎疫情,以及港澳政策等。與會的全國人大代表,今晚在人民大會堂出席預備會,人大發言人張業遂其後出席記者會,向傳媒介紹會議情況。

人大發言人張業遂

【兩會2020】追蹤政經動向 全國兩會新聞滙總(不斷更新)

(21:40)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9項議程包括審議政府工作報告等6個報告、審議民法典草案等,其中一項為審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提請審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決定(草案)》的議案;本次大會22日上午開幕,28日下午閉幕,安排3次全體會議。

(21:40)十三屆全國人大實有代表2956名,目前已有2902名代表向大會報到。

(21:42)為完善和強化公共衛生法治保障體系,今明兩年人大常委會計劃制定修改法律17部,適時修改法律13部。重點包括爭取年內審議通過新制定的生物安全法草案;爭取今年下半年提交審議修改後的野生動物保護法草案;儘早完成修改動物防疫法,抓緊修改國境衛生檢疫法,認真評估並有針對性修改完善傳染病防治法、突發事件應對法等法律。

(21:50)提請本次大會審議的民法典草案共7編、1,260條,7編分別是: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民法典編纂過程中,先後10次通過中國人大網公開徵求意見,累計收到42.5萬人提出的102萬條意見和建議。

(22:01)中國從2007年起每年都向聯合國提交軍事開支報告。錢從哪裡來,到哪裡去,清清楚楚,不存在什麼「隱性軍費」問題。中國國防費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長期保持在1.3%左右,遠低於2.6%的世界平均水平。與第一大軍費開支國相比,2019年中國國防費總量僅相當於其四分之一,人均只相當於其十七分之一。

(22:15)國家安全是安邦定國的重要基石。維護國家安全是包括香港同胞在內的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建立健全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香港特別行政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根據新的形勢和需要,行使憲法賦予的職權,從國家層面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堅持和完善「一國兩制」制度體系,是完全必要的。關於這項議程的具體內容,請關注明天上午的全會。

(22:21)針對美國聲稱中國對疫情擴散負有責任,甚至設立議案,這些議案對中國的指責毫無事實根據,而且嚴重違背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中方堅決反對,將根據議案審議情況予以堅定回應和反制。

(22:25)新冠病毒溯源是一個嚴肅的科學問題,應當由科學家和醫療專家進行科學研究,基於事實和證據得出科學的結論。通過轉嫁責任來掩蓋自身的問題,既不負責任,也不道德。中方絕不接受任何濫訴和索賠要求

(22:32)儘管疫情對在華外資企業造成影響,但中國並不存在大規模外資撤離的情況。中國利用外資的綜合優勢沒有變,外國投資者持續看好中國,在華長期經營發展的信心沒有變。疫情全球大流行會對經濟全球化產生多方面複雜影響,但不至於逆轉全球化歷史進程

(22:37)不久前總書記習近平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對確保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進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一系列克服疫情影響的重要措施。雖然新冠肺炎疫情給脫貧攻堅帶來新的挑戰和困難,但隨著這些措施全面落實,疫情造成的影響將會降到最低。脫貧攻堅的目標任務一定能夠如期實現

(22:44)中美關係正處在一個重要關口,關鍵在於堅持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如果美方尊重中國的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理性看待中國的發展和戰略意圖,致力於與中方開展建設性對話,將有利於兩國各領域及在地區和全球問題上的互利合作。如果美方堅持冷戰思維,推行遏制中國的戰略,損害中國的核心和重大利益,結果只能是損人害己。中國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將堅定不移捍衛自身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

【兩會2020】全國政協報告談香港篇幅大減 沒提「港人治港」

【兩會2020】汪洋發表政協報告 支持港區委員凝聚止暴制亂

【兩會2020】全國政協工作報告全文 支持完善特區基本法實施相關制度

【兩會2020】北京天氣突變 白晝暗如黑夜

【兩會2020】全國政協會議開幕日 滬指收跌0.55%

【兩會2020】回應中美脫鈎論 全國政協記者會:主張脫鈎非好藥方

責任編輯:馬佩君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