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內需疲弱 內地上月進口跌16.7% 4年最傷

經濟脈搏

發布時間: 2020/06/07 21:54

分享:

分享:

中國上月進出口雙雙下滑。美元計,中國上月出口按年下跌3.3%,勝過預期;進口則按年大幅下跌16.7%,遠遜預期,且創2016年1月以來的最大跌幅。分析認為,新出口定單仍處歷史低位,短期出口增速有繼續回落的壓力,而內需尚未修復,將制約中國經濟復甦。

出口跌3.3% 短期料續有回落壓力

海關總署今日公布,按美元計價,5月中國外貿進出口3507億美元,下降9.3%;其中,出口2068.1億美元,下降3.3%;進口1438.9億美元,下降16.7%;貿易順差629.3億美元,增加52.9%。

路透測算顯示,5月中國對美貿易順差擴大至278.9億美元。

人民幣計,5月出口按年增長1.4%,好過市場預期的下跌3.2%;進口則按年下跌12.7%,差過市場預期的3.8%。當月貿易順差4427.5億元,增加60.6%。

前5個月,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按年下降4.9%,降幅和前4個月持平。其中,出口下降4.7%;進口下降5.2%。前5個月包括口罩在內的紡織品出口大增,增幅高達25.5%。

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軍表示,出口受益於東盟(ASEAN)市場和匯率貶值,而進口則受到國內需求不足和商品價格下跌的影響。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指出,5月進口之所以大幅下降,一方面說明中國年初經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經濟萎縮導致溢出機會減少。盡管二季度經濟有所企穩,但更多是以「保」為主,即保障經濟基本盤和民眾基本生活,並未過多提及擴張性的政策。同時,民眾消費也受到約束,收入受影響,且一些地區由於疫情,物流不便,這些因素都打擊了進口。

二季度經濟以「保」為主  內需未修復

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認為,二季度以來,進口表現低迷,主要是因為一季度企業被動補庫存,庫存高企之下,二季度企業主要以去庫存為主。同時,內需還只是補償式修復,企業經營預期改善但依然偏謹慎,對進口的需求不強。

潘向東認為,目前,PMI新出口定單仍處於曆史極低水平,而隨着核心國家供給能力恢復,防疫物資出口高增速的現象也難以持續,因此,短期出口增速仍然存在繼續回落的壓力,這將製約中國經濟修復速度。

他同時指出,樂觀的地方在於,歐美等發達國家逐步復工復產,預計6月開始歐美經濟會出現明顯擴張,外需「至暗時刻」即將過去。

中銀證券研報觀點則表示,受累於全球經濟衰退影響,預計今年中國進出口金額大概率出現負增長,但進出口降幅會弱於全球平均。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上周四(4日)曾表示,正密切監測和研判未來外貿走勢,目前看不確定不穩定因素仍然較多。又重申中國外貿發展的韌性強、潛力足、長期向好的發展趨勢沒有改變。

責任編輯:蒯宇澄

緊貼中國國情最新發展,Bookmark hket.com中國頻道

免費下載 hket App,關注「全球疫情實時動態」

一APP在手洞悉天下 立即訂閱送高達$480訂閱禮品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