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角力】大師預言「中國無法和平崛起」 中美必有一戰?(有片)

國情動向 13:21 2020/06/16

分享:

分享:

【中美角力】大師預言「中國無法和平崛起」 中美必有一戰?

中美關係自特朗普政府上台後惡化,新冠肺炎疫情更為兩國緊張關係火上澆油。美國國際關係大師、芝加哥大學政治學教授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接受內地「觀察者網」遙距連線專訪,針對中美關係進行分析。他表示,事到如今,中美已經處於冷戰當中,「中國無法和平崛起」。

現年73歲的米爾斯海默,是美國當代政治和國際關係學大師,他在2001年出版《大國政治的悲劇》(The Tra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提出了「攻勢現實主義」(offensive realism)。

米爾斯海默曾說:中國崛起 美國抓狂

對於中美關係,米爾斯海默2012年在一次演說中曾說過,「如果中國繼續崛起下去,你最好更加小心一點,因為這將驅使美國瘋狂起來」。中美近年關係惡化,被指引證了他當年的金句。

【觀察者網專訪米爾斯海默全文】

【中美角力】中國在WTO反擊 稱美國破壞全球科技業供應鏈

根據觀察者網報道,米爾斯海默接受該網訪問時,被問到中美關係是否已陷入冷戰,他回答,鑑於現在中美在新冠病毒上爭執不休,看上去我們已經處於冷戰當中了。

我認為在疫情爭議出現之前,人們還能爭辯中美是否真的處於冷戰當中,但事到如今我認為兩國冷戰已經相當明顯了。

米爾斯海默接著說,看看中國南海的軍事局勢已經變得相當可怖,中美雙方幾乎懟在對方臉上;經濟方面兩國關係十分緊張;再加上雙方關於大流行病的指責,「我認為這是個非常危險的局面,由於疫情的原因它惡化得比我想像的更快,我知道終究會走到這一步,但我本以為不至於這麼快」。

「我已說了130遍 中國無法和平崛起」

米爾斯海默強調 :「我講幾點。首先,我可能已經說了130遍了,中國無法和平崛起,這話我在中國講了也不下30次」。

米爾斯海默為何判定「中國無法和平崛起」?

【中美角力】蓬佩奧傳夏威夷「密會」楊潔篪 互摸底牌防誤判

【中美角力】美議員提議用250億美元發展芯片對抗中國 要求制裁中企竊取技術

他指出,現在的情況是美國甚至日本等東亞國家,都在試圖以某種方式與中國經濟脫鉤,如果它們完全脫鉤,那麼經濟相互依存關係就不復存在了。儘管他認為脫鉤畢竟是有限的,但這種局面很像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的歐洲。

他進一步解釋,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歐洲充斥著安全競爭,它最終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但同時,歐洲其實也有大量經濟交流、或者說有深厚的經濟相互依存關係,只是這並沒有阻止戰爭爆發。

【中美角力】美參院軍委會通過國防授權法案 建立「太平洋威懾倡議」劍指中國

【中美角力】美媒:特朗普幫中國提高地位 如果下台中國會懷念他

我的意思是,儘管有人強調脫鉤,中美仍將維持深厚的經濟相互依存關係,然而總的來看我並不覺得它是維持和平強有力的因素,我認為安全終究比經濟繁榮更重要,所以我並不覺得經濟相互依存關係有多麼重要。

經貿等交流合作 不足以阻止悲劇發生

米爾斯海默預期,美國將盡其所能降低中國經濟增長速度,這種事現在正在發生。特朗普政府試圖降低中國經濟增速和科技發展速度,美國不想讓華為成為世界舞台上頂級企業,想拖它的後腿,現在就是這麼個情況。

米爾斯海默提到,這可能產生眾多難以預料的後果,有好有壞,但他認為從根本上來說,這種局面對世界各國都是悲劇,如果中美能夠合作情況會好得多。「我寫了《大國政治的悲劇》,我認為這種局面正是一場悲劇,如果中美兩國真的打起來兵戎相見,那絕對是最大的悲劇」。

米爾斯海2012年演說Why China Cannot Rise Peacefully

【中美角力】美發報告批中國遏制宗教 中方則指疫情突顯美國人權危機

【中美角力】華春瑩借四書五經名言回應蓬佩奧言論 習近平亦曾引用

【中美5G角力】美國圍堵聲中 華為手機銷量首超三星奪世界第一

【去中國化】法國總統疫後願景:新歐洲 對中美都不依賴

【中美5G角力】美國擬資助巴西購歐洲5G設備 擺脫華為

【中美角力】中國研究員洛杉磯機場被捕 被控就軍方背景做虛假陳述

【中美角力】Twitter關閉17萬個中國主導帳號 稱散播港台及疫情假消息

【中美角力】京智囊談中美冷戰 「先把家裏事做好」

【中美金融戰】蓬佩奧籲全球交易所收緊上市規則 防範中國企業會計欺詐

【中美貿易戰】萊特希澤對中美首階段貿協進展感覺「非常好」 駁京未履諾報道

責任編輯:鄧國強

跟進【中美角力】新形勢,立即了解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