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衝突懶人包】中印數十年來3次重大衝突 一次看清原因和結果
中印部隊周一在拉達克加萬谷對峙點爆發衝突,雙方據報均有士兵死傷。事實上,中印邊境爭議由來已久,上世紀雙方更有過3次大衝突,其中就要提到「麥克馬洪線」。
該線是英國統治印度時所設立,但並未得到中方承認。印度1947年獨立後,自稱「麥克馬洪線」以南中國控制地區都「屬於印度」。1954年,印度政府全面修改官方地圖邊境,並在中印邊界東段、中段、西段都不斷蠶食爭議地區,甚至越過麥克馬洪線向北推進,中印兩國之間的邊境衝突日漸增多。
1962年中印邊界戰爭
1962年6月,印度軍隊加快武裝入侵中國,東段越過麥克馬洪線,進入西藏山南的扯冬地區。截至8月底,印軍在中國境內建立了100多個據點,這些據點最近的距中國哨所幾十米甚至幾米遠,形成「面對面」對峙。9月,人民日報發表題為《是可忍,孰不可忍》的社論,警告印方立即撤軍,否則中方將使用武力。
【中印衝突】環球時報批印度有兩個誤判 民間自以為軍力比中國強
10月20日,駐藏解放軍向克節朗的印軍陣地開炮,在前沿陣地埋伏了兩天的中國軍人,分頭向敵人各據點發動進攻。多個印軍據點隨即被攻克,將領被俘。在西段,新疆軍區部隊也先後消滅印度錫克旅等精銳部隊,一直打到離新德里只有三百多公里的恒河邊。印軍節節敗退,毛澤東十一月底下令停火。
有觀點指,中國政府突然單方面宣布停火,可能有給養困難、美蘇的壓力等多方面原因。
在短短一個多月時間里,中方共擊斃、俘虜印軍7,000多人;中方傷亡亦2,400多人,其中700多人陣亡。經此一役,中方穩定住了西藏邊境,同時在西線守住阿克賽欽領土。不過許多土地在中國軍隊撤走後,被印度重新佔領。
1967年中印邊界衝突
中印第二次邊境衝突發生於1967年10月,印度稱,受其保護的錫金王國遭中國解放軍進入,企圖排除印度的影響。
不過,中方對這場衝突的記錄則指,當年9月,印軍躍過邊境架設的鐵絲網,用刀刺傷2名中國士兵。之後印軍再派人突襲,中方隨即還擊。中方稱,此次衝突中,印方傷亡607人,中方32人陣亡,91人受傷。
值得一提是,錫金王國受印度政治與軍事的影響,1975年被併入印度,成為印度的錫金邦。中國直到2003年中印關係緩和後,才承認錫金吞併的合法性。
1987年中印邊界對峙
在80年代,中印在桑多洛河(Sumdorong Chu)再發生對峙,因印度情報人員發現中方已在此地構建了半永久建築。一星期後,印度率先向中國提出外交抗議,其理由是中國軍隊越過麥克馬洪線,侵入了印度領土,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隨即聲明,是印度軍隊越過了非法的麥克馬洪線,這是無庸置疑的。
隨後,印方作出境部署重兵等措施。中國向美國通報了情況,指出如果印軍繼續蠶食,中國將給之教訓。美國和蘇聯都不支持印度開戰,美國甚至向中國通報前線印軍部署的衛星情報,都對扼制戰爭爆發起到作用。
1987年5月,印度外交部長向北京帶去了時任總理拉吉夫·甘地(Rajiv Gandhi)的口信,即「新德里不打算繼續使邊境地帶的局勢惡化」。
當年7月,拉吉夫·甘地表示,有關中印邊界局勢的錯誤報導是由某些西方大國蓄意傳播的,目的是要在印中之間製造誤解和緊張。第二年,拉吉夫訪問中國,這是自20世紀六十年代中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訪問印度後第一次兩國之間的高層訪問。最終在1993年,兩國簽訂了一項「以確保實際控制線兩側的和平」的協議,這場邊境危機由此告終。
【中印衝突】嚴重恐超想像!印度軍人死亡增至20後 英媒稱還有多人失蹤
【中印衝突】中印邊境爆衝突20印度軍人死 胡錫進稱中方亦有傷亡
責任編輯:尹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