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角力】北斗衛星準確度超美國GPS  研發歷程與汶川慘痛經歷有關

國情動向

發布時間: 2020/06/24 21:20

最後更新: 2020/06/24 21:20

分享:

分享:

中美角力之際,「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昨成功發射,時間較原先預定早了半年完成。這象徵由中國自主研發的衛星導航系統,服務範圍將覆蓋全世界,有助中國在民用領域的全球衛星導航服務,與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競爭。

在北斗衛星的研發過程中,有一段慘痛經歷不得不提,那就是2008年汶川地震。

北斗是雙向定位系統 可準確傳達災區位置

綜合媒體報道,5月12日,地震發生後,重災區的通信完全中斷,獲得災區的第一手信息成了部署救災工作的頭等大事。然而當時的GPS無法滿足救災需求,因它是接收型無源定位系統,只能轉播信號,救災軍隊無法定位。而北斗是雙向定位系統,既能定位又能通信,能把自己的位置發出去,讓別人知道。

在距離地震發生5個半小時之後,首批武警官兵到達地震重災區,通過北斗衛星導航用戶終端機為災區發出了第一束急救電波。

北斗獨創的「短報文」功能讓它成了救災中重要的通信手段。「有了它,好似能用衛星通道發『微博』,除了能寫120字信息,還能顯示發布者位置。」一位北斗工程師表示,這意味着,即使在沒通信網絡的海洋、沙漠和野外,只要你有一台北斗終端,就有了生的希望。

【中美角力】楊蓬會細節曝光  蓬佩奧:中方不滿美售台F-16

【中美角力】美再列4中國傳媒機構為外國使團 央視與環球時報上榜

【中美角力】美國要與中國脫鉤  京智囊提三條底線應對

【中美角力】休克療法之父:中美冷戰威脅經濟「甚於病毒」

5月13日,又是一支攜帶了北斗終端機的部隊,從12:00開始,沿着馬爾康、黑水、理縣到汶川的317國道,以6km/h速度急行軍,進入汶川境內,一路將偵測到的災情準確發回了總部。後經軍方確認,這是震後指揮部首次獲知部隊距震中的準確位置,為軍隊準確進行救援工作提供了重要決策依據。

救災直升機全部加裝北斗系統

2008年5月31日,成都軍區某陸航團直升機在從汶川運送傷員和物資回成都的途中,突遇大霧不幸失事,機上人員全部遇難。事故發生後短短10天內,中國陸航部隊執行救災任務的超100架直升機全部完成北斗衛星導航終端加裝。

一位救災飛行員在事後接受採訪時表示,「有了北斗的支持,直升機飛行幾乎不受地形、時段和能見度影響,始終置於地面指揮系統全程監控引導下。」

北斗衛星定位系統,是從 55 顆衛星當中,選擇其中條件最佳的 35 顆來作定位。官媒表示,這樣的數量比起 GPS 系統的 31 顆還多。相關人士透露,在邊境、海上的巡邏等都有使用北斗。另外「一帶一路」沿途國家的基礎建設,也都有利用到北斗的定位服務。

就民間用途而言,準確度的水準最高,可計測到 10 公分單位。有消息指,在中國銷售的智慧型手機當中,7成以上可接收北斗訊號。

北斗完成後,中國在軍民雙方面將可加速脫離對美國的依賴。

【北斗衛星】中國磨劍30年挑戰GPS 北斗衛星暗藏「抗美」戰略

北斗三號最後一顆組網衛星成功發射 提供全球導航服務(有片)

兩顆北斗導航衛星成功發射 年內覆蓋「一帶一路」國家

責任編輯:尹航

緊貼中國國情最新發展,BOOKMARK china.hket.com 中國頻道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