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角力】上海社科院院長:中國應減少國際對抗 擱置分歧以德服人

國情動向

發布時間: 2020/06/25 23:08

最後更新: 2020/06/26 19:02

分享:

分享:

上海社科院院長張道根表示,在做好因應美國全面遏制的長期準備下,中國要盡可能減少國際對抗衝突,「擱置分歧、以德服人」。

他又指出,中國的經濟核心競爭力不強,對經濟發展的制約更大。而當中涉及兩大原因,一是科技創新能力不強,二是金融創新和服務實體經濟不力。

因應美國全面遏制長期準備

內地上觀新聞報道,張道根近日就疫情影響下的世界形勢和中國發展撰文。文章指出,面對全球經濟衰退的形勢,中國除了要集中力量穩住經濟基本盤外,還要做好因應美國全面遏制遏制的長期準備。這是一場「考驗中國智慧、韌性、能力的持久戰」。

張道根表示,中國要盡可能減少國際對抗衝突,堅定維護和平發展。讓中國人民生活好起來,需要和平安定的國際環境,因此要「擱置分歧、以德服人」。

他指出,中國雖身為大國,但現有開放程度還不夠,開放潛力、開放空間依然很大。要透過更大範圍、更高水平的開放,擴大國際合作交往,爭取與更多國家擴大經濟貿易投資往來。

張道根說,加速提升經濟核心競爭力也是一大重點。中國雖然工業體系完整,產業結構體系健全,但大而不強,經濟核心競爭力不強。隨著全球經濟分工協作體系朝區域性內向收縮,核心競爭力不行,對經濟發展的制約更大。

提升經濟核心競爭力  有兩大「軟肋」

他提到,中國經濟核心競爭力不行,主要有兩個「軟肋」。一是科技創新能力不強;二是金融創新和服務實體經濟不力。而關鍵是「體制機制問題」。中國不缺錢,不缺各種扶持政策,科技研發的錢、物資源不少,但很多錢都變成論文。而花了大錢的論文、研究成果,卻再也變不成錢了。金融系統錢更多,但主要是錢生錢,賺快錢,高度壟斷、自我做大循環。

張道根指出,中國科技創新的水平不高,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的核心技術太少,很多關鍵技術、關鍵裝備、關鍵材料、關鍵零組件仍受制於人。即使許多高技術企業,也還高度依賴已開發國家的高科技。中國金融結構與金融體制越來越偏離服務實體經濟,自我循環和虛擬化嚴重。當實體經濟利潤越來越薄時,許多企業都淪為給銀行打工。而金融的本性是「玩轉錢」,金融的最大危險是「只玩轉錢」。

張道根認為,中國應更加注重以擴內需拓展內外經濟循環,要圍繞滿足消費需求升級,培育新經濟增長點。要繼續加強基礎設施體系和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促進生產性投資和公共服務性投資增長。同時,要聚精會神辦好自己的事。「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應對全球疫情大流行,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台,辦好自己的事最重要。」

【中國經濟】北京疫情反覆 危機政策還會退出嗎?

【中歐關係】歐盟警告中國:如不向歐洲企業開放經濟 損雙方關係

【中美角力】休克療法之父:中美冷戰威脅經濟「甚於病毒」

責任編輯:蒯宇澄

緊貼中國國情最新發展,Bookmark hket.com中國頻道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