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角力】特朗普遏華「新招」神秘推手曝光:余茂春

國情動向 19:40 2020/07/21

分享:

分享: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後,美國政府對中國戰略轉向,最近更試圖將「中共政權」和「中國人民」區別看待,中方對此強烈批評。美媒揭開決策內幕,美方這一重大政策轉向,原來出自一名華裔智囊--生於中國的余茂春。據說,余深受國務卿蓬佩奧的倚重。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後,美國政府對中國戰略轉向,最近更試圖將「中共政權」和「中國人民」區別看待,中方對此強烈批評。美媒揭開決策內幕,美方這一重大政策轉向,原來出自一名華裔智囊--生於中國的余茂春。據說,余深受國務卿蓬佩奧的倚重。

美國政府近期把「中共」和「中國」區分,引起中國官媒屢次反駁。人民日報社旗下《環球時報》再發表評論,直指「中共早已與中國社會深度融為一體」,美國把兩者區分是誤判。

環時再批 把中共與中國區分是誤判

美國政府把「中共」和「中國」區分的決策過程如何?美國《華盛頓時報(The Washington Times)》稍早前獨家專訪了余茂春(Miles Yu),,提供了部份答案;同時,並披露這位學者出身的華裔智囊,其對中國政權的觀點是如何受到特朗普政府重視。

蓬佩奧稱將限制損港自治中共官員簽證 中方:美無資格說三道四

【中美角力】美擬禁中共黨員入境?蓬佩奧未證實 但稱研究反擊中共

報道說,57歲的余茂春是蓬佩奧(Mike Pompeo)的首席對中國政策和規劃顧問,是美國國務院7樓那些充滿傳奇的政策規劃人士其中重要一員,也是美國外交政策的頂層人物,距蓬佩奧的辦公室僅幾步之遙。

蓬佩奧讚揚余茂春「是我團隊的核心。在面對中共挑戰時,這個團隊對我提出建議,以及如何保障我們的自由」。

據報道,過去3年,余茂春一直是特朗普政府重塑美國對華政策的幕後重臣,其中將中國重新定義為美國最重要的戰略對手。對於華府的對華新政,余茂春稱為「原則性現實主義」。

余茂春生於中國 八十年代留學美國

除了蓬佩奧,被歸為對華鷹派的美國國務院亞太事務助卿史迪威(David Stilwell)也對余茂春推崇備至,讚揚「余茂春先生是國寶」,並說「他了解民主與專制統治之間的區別,並且能比我認識的任何人更好地解釋它」。

【中美角力】美要禁中共黨員入境?華春瑩:和十四億中國人作對

【中美角力】「中共黨員親屬關係聯繫半個中國」 胡錫進:精準打擊中共是幻想

白宮方面,低調但在對華政策上深具影響力的國家安全副顧問博明(Matt Pottinger)則說余茂春是特朗普政府外交政策團隊的「寶貴資源」。

曾親歷文化大革命的余茂春1980年代赴美求學。據指當年是因為私下聽到美國之音(VOA)播放前總統列根的演說而受到啟發,並留學美國。

余茂春曾就讀美國史瓦摩爾學院(Swarthmore College),1994年從柏克萊獲得博士學位後,成為美國海軍學院的教授,為數百名未來的海軍軍官教授中國和軍事歷史。他以前的一些學生目前在美國國防部和國務院擔任與中國事務有關的職務,仍尊稱他為「余教授」。

他告訴華盛頓時報,「教導美國自由和民主的捍衛者既是榮幸又是特權」,「它完全滿足了我在1980年代初受朗奴.列根(Ronald Reagan)啟發的思想追求。」

據稱蓬佩奧非常依重余 博明稱他是「寶」

報道引述余茂春說,美國政府自1970年代與北京建立關係以來,華府對影響兩國關係方向的能力顯得過分自信。

余茂春深受國務卿蓬佩奧的倚重。(美國國務院網站)

冷戰時期的美國決策者讚揚打「中國牌」的策略,這個策略使華府親近北京藉以打壓蘇聯。但余茂春認為,在現實中,是打「美國牌」的中國為自身謀取好處並損害了美國利益。

他並提到,美國高層官員在聲明中經常提到「中國人」,而未區分清楚中國人民和共產黨專政的政權。

【中美角力】美倘發中共黨員制裁令 環球網:比中美斷交更嚴重

【中美角力】白宮鷹派為何強調  打擊「中共」非中國?

余茂春還表示,美國對華另個重大缺陷是政治和政策菁英未能正確衡量北京的弱點和脆弱性,並採取相應合理政策。

余茂春主張把中共與中國區分

他稱,「實際上,中共政權的核心是脆弱而軟弱的,它害怕自己的人民,偏執地臆想來自西方特別是美國的對抗」。

報道引述分析人士說,余茂春對中國堅定、現實的評估,目前終於在美國外交政策中得到應有的重視。

【中美角力】傅高義:中美倘因台灣爆衝突 恐變世界大戰

【中美角力】美眾議員將提法案 授權總統動武阻大陸攻台

美國「紐約時報」日前報道,美國正考慮對中共黨員祭出旅行禁令。美媒對余茂春的介紹近日引起中國方面的注意,經常對涉外事務發表看法的《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形容他是「在美國制定惡毒的對華政策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華裔學者」。

緊貼中國國情最新發展,Bookmark hket.com中國頻道

跟進【中美角力】新形勢,立即了解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