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好資本市場自己的事」   官催谷「內循環牛」?

經濟脈搏

發布時間: 2020/08/04 13:53

最後更新: 2020/08/04 13:53

分享:

分享:

中美新冷戰鐵幕下,7月底中央政治局會議傳遞出新的政策訊號,以「國內大循環為主的雙循環戰略」扭轉未來中國發展邏輯,也成為各行業發展的新綱領。

中證監主席易會滿反應最為快速,政治局會議當日即召開年中工作會議,發表《集中力量辦好資本市場自己的事 更好服務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講話。講話洋洋灑灑羅列下半年九大工作重點,其中,核心是要踐行「不干預」理念,構建資本市場良好的可預期機制。包括保持IPO常態化,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推進科創板制度創新;推進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平穩落地和穩定運行;繼續深化新三板改革,增強市場吸引力、輻射力和覆蓋面。

內循環戰略中 資本市場堪稱樞紐

「集中力量辦好資本市場自己的事」,這個語言結構給市場提供無限想像空間,「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資本市場=集中力量乾大事+內循環+牛市」,是否意味着高層官宣開啓「內循環牛市」?

易主席的快速反應並非只是政治覺悟過硬,事實上在「內循環戰略」中,資本市場承擔角色至關重要,堪稱樞紐功能。北京經濟界近期紛紛為「內循環」構建理論框架,其中最重要的三個部分,是科技內循環、消費內循環,和金融內循環。

首先,「內循環戰略」的關鍵是科技創新,過去「國際大循環」時期,中國對外依賴主要是核心科技,歐美佔據產業鏈高端,隨着中美之間在科技領域的冷戰日益白熱化,中國惟有破解科技困局才能真正抵御「逆全球化」和「去中國化」。而要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從全球經驗看,除了政府的財政扶持,資本市場的財富激勵同樣不可或缺。

科企接連上市 科創改革加速

上個月,隨着內地互聯網金融巨頭螞蟻金服官宣上市,已震動科技及金融領域,並傳出包括滴滴出行等一些重要科技企業的上市安排。為了發揮資本市場的樞紐功能,資本市場也進行一系列針對科創企業的改革,包括推出科創板、創業板註冊制改革、新三板轉板制度、退市制度等,雖然原本是長期化的制度性改革,但在中美冷戰鐵幕下,這些改革必須加快節奏,成為科技戰的武器。

其次,是消費內循環。如果說科技決定內循環的質,消費則決定着「內循環戰略」能達到多大體量。中國巨大的內需市場,一直是中國游說西方世界不與中國脫鈎的最大吸引力。在「內循環戰略下」,消費力也將成為戰鬥力,未來在國內消費真的將成為「愛國行為」。

事實上,今年上半年消費內循環戰略已開始啓動,除了各類線上線下的購物節以激活「報復性消費」,標誌性事件是海南和北京等地增加了免稅店牌照,通過在國內增加免稅商品的銷售替代部分商品的出口,希望將以往出國消費的高端購買力向內引流。

作為製造及消費大國,中國在「內循環」方面的目標是建立「供應鏈穩定性及競爭力」,並要在生產、流通、消費的整個環節優化資源,這需要更多依靠資本市場對各環節企業進行優勝劣汰,實現真正有活力的內循環,這也是是中證監特別強調「少干預」原因所在。

第三,是金融內循環。在中美冷戰局面下,最具破壞力是金融戰爭,金融內循環一方面是要確保金融體系相對獨立性,以避免捲入金融戰,維護國家金融安全。另一方面,金融內循環實際還是「雙循環」之間的連通器,以金融開放和消費市場,吸引國際基本流入,反制國際「去中國化」力量,而在這一方面,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的聯通也是重要角色,香港也將是未來「內循環」重回「國際大循環」的窗口。

習怎用「內循環經濟」打硬仗?4條Q&A話你知

習近平保證不鎖國 澄清外界對「內循環」疑慮

A股狂飈 金融戰下的「戰略性牛市」?

本報駐京記者 潘攀

緊貼中國國情最新發展,Bookmark hket.com中國頻道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