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循環經濟】內循環啟動 三大商機先行
▲ 【內循環經濟】內循環啟動 三大商機先行
經濟「內循環」近來在中國成為熱詞。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提法非常重要,標誌着中國為應對國內外形勢,重定發展格局的重大改變。啟動經濟內循環需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這是一個長時期的過程,在目前來說,高科技、電商平台及市場推廣,會是首先受惠的行業。
當前世界處於前所未有之大變局,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美國針對中國全面圍堵,中國必須在一個不確定性的世界中謀求發展。未來中美有可能脫鈎,中國必須改變這種受制於美國的經濟從屬地位。
中國要落實經濟內循環,首要解決生產鏈最前端,填補高科技產品「短板」。經歷了美國封殺華為事件,這是急不容緩之事。事實上,中國除了芯片以外,不少生產材料仍受制於人,一個例子是碳纖維,碳纖用途廣泛,低至釣魚竿高至飛機,目前中國使用的高強度碳纖表要仍靠日本供給。
高科技、電商平台及市場推廣
正如芯片一樣,這不單是經濟問題,也是國家安全問題,未來必然是國家大力扶持對象。前日,國務院發布《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符合條件的集成電路企業最多可享10年免徵所得稅,並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在境內外上市融資,加快境內上市審核流程。
中國要在經濟內循環上成功,首要力爭在高科技領域奪得先機,不受制於人。因此,未來關鍵材料相關產業必然是中央扶持重點,將會迎來發展高峰期。
其次,經濟內循環能否順利,在於出口企業成功轉為內銷。國務院在6月22日發出了一份《支持出口轉內銷》的文件。在國家政策支持下,大批外銷產品回歸,龍頭的電商平台如淘寶、京東及拼多多將會首先受惠,電商平台迎來新一波的爆發,無論產品賣家賺錢與否,他們首先已得益。
再者,外貿企業生產的商品不少是為外國品牌生產,在質量上具有競爭力,生產能力也強,惟沒有本身品牌,不為國內民眾所認識。外銷產品企業強於生產,但欠銷售經營經驗,對電商運作新潮流如「直銷帶貨」等也不熟悉,怎樣建立品牌成為最大問題。
在此形勢下,為回流的企業建立品牌、建立網上平台,作市場推廣將會有龐大需求。在這一方面,不少新一代年輕人更熟悉及有創意,對解決大學生就業也有幫助。
經濟內循環令國內整個投資、消費、生活方式都會發生變化,投資者可從中觀察新風向,發掘投資的新亮點。
本報記者:高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