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貨幣試推提速 突圍中美金融脫鉤戰 ?

經濟脈搏

發布時間: 2020/10/09 15:53

最後更新: 2020/10/09 15:53

分享:

分享:

美國加快與中國各個領域「脫鉤」,中國外長王毅早前明確表態中方「拒絕脫鉤」。不過,「神女有情,襄王無意」。如果美方執意要分手,中方恐怕是攔不住的。

近日內地不少重量級財經官員、學者開始對中美脫鉤發出預警。呼籲決策層盡早為中美「分手」做準備。 

事實上,美國已打響了與中國科技、文化等多個領域的脫鉤戰,如打壓華為、TIKTOK,限制中國學生、傳媒簽證,將孔子學院列為外國四團。本月初,美國政府對在美上市的中概股發出警告,至2021年底不符合美方審計要求的將退市。此舉被視為美方在醞釀中美金融脫鉤戰。

面臨被踢出美元支付系統風險

在本月初新京報貝殼財經主辦的夏季峰會上,前人行貨幣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余永定表示,在金融方面,中國確實面臨著美國一系列的威脅,雖然到目前為止美國所謂的制裁只是少數案例。對此,確實要十分小心。

余永定認為,在金融戰方面,美方手上有五件「殺器」,一是美國可能對中國實行某種形式的金融制裁。金融制裁的方法可能很多,比如對某銀行、某些產業進行制裁。二是金融勒索。中國一些金融機構,比如中行、農行,都被金融勒索過了。三是推動大量資本外逃。資本外逃的方法很多,它經常和腐敗結合在一起,大量的資本轉移到了美國。四是中國持有大量的美元,美國通過美元貶值的方式,造成中國海外資產的損失,從而轉嫁美國的債務危機。五是在中美衝突尖銳化時,扣押中國的海外資產。 

其中,最受關注的是金融制裁。即美國會否運用美元在國際支付的關鍵角色,懲罰相關個人、企業與金融機構。事實上,美國已對包括新疆、北京及香港十多名官員個人宣布進行金融制裁。接下來的問題是,中國的企業、銀行會否被踢出美元支付系統。

由國際支付信息系統「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EFT)以及「銀行間支付結算系統」(CHIPS)等支撐的美元支付系統是國際貿易與投資的骨幹。美方在其中扮主導角色。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早前指出,中國必須為踢出美元支付被系統的風險做準備。他說,在國際交易上,中國主要依賴美元支付系統,這使中國對於美國可能的制裁十分脆弱。他指出,「這樣的事已發生在許多俄國企業與金融機構上。我們必須未雨綢繆,是真正的準備,而不僅是心理上的準備」。

方星海還表示,若人民幣國際化能夠取得更大進展,中國抵禦金融「被脫鉤」的能力會大大增強。

方星海:人民幣倘更國際化 中國抗金融脫鉤能力會大增

【中國經濟】朱民:人民幣實力不匹配中國經濟 迫切要國際化

今年以來,人民銀行積極推動數字貨幣發展,被認為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舉措。人行數字貨幣是法定貨幣。具體來說,機構或個人不接受支付寶或微信付款,在法律上沒有問題。但拒絕用戶使用現金或數字貨幣付款就是違法的。另外,法定貨幣的背後是國家信用,央行數字貨幣安全性更高,使用範圍更廣,而且不用綁定銀行帳戶。  

數字貨幣可不經過國際銀行結算體系

與微信支付、支付寶不同的是,數字貨幣在通過手機提前下載數據包後能支持離線狀態下支付 。除此之外,數字貨幣在支付完畢後立刻結算,不像電子貨幣在支付後仍需要通過清算系統結算。

內地有學者分析認為,人民幣變成數字貨幣後,海外使用人民幣交收將更加方便,更加直接,可以不經過傳統的國際銀行的匯款或結算體系。海外(透過中國認可的銀行)收取數字人民幣後,可以方便地國際間轉移。人民幣理論上就自成一個體系,不用再依賴美國控制的國際銀行結算體系。因而,人民幣數字化後,可大大加快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

當然,外間對數字貨幣的安全性、保障私隱等一系列問題也還存在不少爭議。

8月14日,中國商務部印發《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總體方案》,方案中提出︰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及中西部具備條件的試點地區開展數字人民幣試點。人民銀行制定政策保障措施;先由深圳、成都、蘇州、雄安新區等地及未來冬奧場景相關部門協助推進,後續視情擴大到其他地區。

至本周,深圳官方發布消息,深圳近期聯合人民銀行開展數字人民幣紅包試點,將在羅湖區派發1000萬元紅包,民眾通過「搖號抽籤」方式獲得數字人民幣紅包後,可直接在羅湖區指定的商戶進行消費。這意味,深圳率先試行數字人民幣。

據悉,今次數字貨幣試點,無論是時間還是範圍,都比原計劃大幅提前和擴大,相信其中原因不排除是因應當前緊張的中美關係,為可能爆發的中美金融脫鉤戰做準備。

【數字貨幣】一文看懂 數字錢包如何改變你我日常生活

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加快 四大國有行開始數字貨幣內測

本報記者:黃兆康

緊貼中國國情最新發展,Bookmark hket.com中國頻道

跟進【中美角力】新形勢,立即了解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