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角力】中國要破美圍堵  需善用「歐盟不高興」

國情動向

發布時間: 2020/08/21 08:38

最後更新: 2020/08/21 08:38

分享:

分享: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訪問東歐四國捷克、斯洛文尼亞、奧地利和波蘭,很明顯為不斷加劇的美中衝突爭取盟友,試圖打造歐洲反華連盟。美國要圍堵中國,缺了歐盟肯定不成事。

然而,歐盟雖在華為、港區國安法等問題上口頭附和美國,但美歐在多個問題上與美不咬絃,歐盟有意要成國際上「第三極」,中國要突破美國圍堵,爭取歐洲特別是德國,成為最關鍵一環。

不少分析都指,中美角力是基於「修昔提底德陷阱」,就是統治霸者不容崛起的挑戰者存在。然而,依據IMF數據,全球2019年GDP排名,美國以21.4萬億美元排第一,歐盟第二18.7萬億,中國第三14.1萬億。即便英國脫歐後扣除其2.7萬億產值,歐盟也超過中國,是對美國霸權更具實力的「潛在挑戰者」。

英報告:德國是中俄干預歐洲關鍵目標 成「新冷戰的前線」

【華為5G】華為歐洲版圖恐再縮小 歐盟促成員國緊急令5G供應商多樣化

當然,歐盟各國都是主權國家,有各自獨立的外交政策,能否團結與立場一致將決定歐盟能否發揮力量。唯值得關注的是,歐盟大國仍有較高影響力,其中德國態度值得關注。德國不僅立場鮮明,且於7月開始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在半年任期中可主導政策議題的討論。

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曾表示,歐洲仍然屬於「政治上的西方」,但也強調歐洲必須「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有國際問題專家指,美國對中國打「新冷戰」,唯歐洲不會支持回到冷戰時期兩極對峙的權力結構,「新冷戰」對歐洲沒有吸引力,歐盟不願讓渡主權與利益、重新成為美國的扈從者。

事實上,美國與歐洲、特別是德國「牙齒痕」甚多。特朗普自上任後,在世界範圍內強推「美國優先」,甚至是不惜對盟友國家也打貿易戰,甚至公開破壞歐盟賴以生存發展所力推的全球化進程。這更引發了歐盟的強烈不滿。

【中歐關係】歐盟警告中國:如不向歐洲企業開放經濟 損雙方關係

【中美角力】中國歐盟商會主席:擔心美中科技戰令歐洲成犧牲品

歐盟與美國的矛盾分歧還有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和巴黎氣候協定問題。這個問題同樣是急於解決的問題。此外,在對世界衛生組織(WHO)和世界貿易組織(WTO)上,歐盟也對白宮的橫蠻態度極不滿意。新冠疫情期間歐盟多次拒絕追隨特朗普對國際衛生組織(WHO)的指控。

而近來美國一直阻撓破壞WTO未來總裁人選,和仲裁法官人選。由於缺位仲裁法官遲遲未能選出,這使得WTO仲裁機構已經是名存實亡。

最近,德國與美國在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工程(Nord Stream 2 pipeline project)計劃上,搞得關係極緊張。北溪2號是一條由俄羅斯經波羅的海到德國的天然氣管道,可繞過烏克蘭把天然氣輸送到德國,再通過德國干線管道輸送到其他歐洲國家。

北溪2號工程完成後將使俄羅斯對德國的天然氣輸送量翻倍。美國希望避免歐洲國家的天然氣40%由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一家供應的前景。

【去中國化】法國總統疫後願景:新歐洲 對中美都不依賴

【疫後經濟】歐洲單車搶購潮帶挈中國廠商 單車概念股聞聲大漲

對此,美國的做法極之簡單粗暴,美國國會把對北溪2號的新制裁包括到國防開支的法案中,制裁所有支持鋪設天然氣管道的公司和保險服務。參院的提案還包括了對輔助船隻和工程完工後的認證公司實行制裁的內容。蓬佩奧警告,歐洲參與的公司趕快退出,否則後果自負。

德國認為美國的制裁是對德國和歐洲內部事務的干涉。德國外長馬斯表示,歐洲的能源政策應該由歐洲決定,不是由美國來決定。據認為如果美國考慮對北溪2號實行進一步制裁,德國也會採取報復措施。德國至今仍未附和美國排除華為,有部分原因正是對美國制裁感同身受。

當然,這也不表示歐洲會加入中國這一邊,更大的可能性是作為第三勢力,平衡中美的權力競爭。有專家指,從17世紀開始,歐洲對「權力平衡」即有長期實踐的經驗。亞洲與其他地區國家或許也樂見這種情況,因為出現三足鼎立的平衡者,將有助於緩和愈趨緊張的中美對抗關係。

因此,中國只要靈活利用歐盟與美國的矛盾,對歐盟與美國有所區別,加大對歐盟開放,適當讓利,同時,不主動挑戰歐盟傳統的價值觀,美國要拉攏歐盟加入冷戰陣營並不容易。

本報記者:鄧中建

【中美 疫情】特朗普打歐洲牌 施壓歐盟支持調查中國疫情

【中美角力】美防長批中國以抗疫在歐洲尋利益 北京稱毫無保留分享經驗

【華為5G】中國駐歐盟使團長籲歐洲合作 批蓬佩奧抹黑中企

劉鶴主持中歐經貿高層對話 承諾推進金融業雙向開放

英報告:德國是中俄干預歐洲關鍵目標 成「新冷戰的前線」

讚好《香港經濟日報 hket.com》粉絲專頁:http://bit.ly/2Qm2YjA

緊貼中國國情最新發展,BOOKMARK「中國頻道」china.hket.com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