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角力】林毅夫:2030年中國經濟規模將超美國 美意圖遏華
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中美關係惡化之下,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如何?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日前豪言,展望未來,中國還有約8%的增長潛力,能夠發揮多少決定於需求側,主要把握國內需求,而中國14億人口的大市場,空間大,可用政策手段多。
他又預計到2030年,中國總體經濟規模將超過美國。他認為,貿易逆差只是藉口,美國意圖打壓中國。
中美未來有約8%增長潛力 今年實現3%增長較合理
《新京報》報道,林毅夫周三(19日)出席北大經濟學院思政實踐課無極縣教育基地揭牌儀式時,作出題為「新冠肺炎疫情與中美摩擦雙重背景下的中國經濟發展」的報告。
他表示,今年要充分利用政策空間,如果實現5.3%的增速,有望實現兩個翻一番目標。中國能否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主要靠下半年,必須有12.2%的增長,而中國的政策空間大,迴旋餘地多,如果中國把各種政策工具都用上,要達到這個增長是有可能。
不過,他認為不能把所有的子彈都打光,尤其是新冠肺炎疫苗研製出來之前,疫情仍有很大不確定性。因此中國今年實現3%左右的增長,即下半年增長率只需達到7.6%,給明年留一定空間,這樣的安排是比較合理。
中國需繼續深化改革開放
林毅夫表示,疫情總會過去,對中國影響更長遠的因素是中美摩擦。他提到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台後對中國產品加徵關稅,指貿易逆差的問題只是一個藉口,美國是為了抑制中國的發展。現在美國還以知識產權的名義,對中國企業採取限制措施。
他認為,中國最重要的是保持定力,利用好發展空間和潛力,繼續深化改革開放,「如果能這樣做,美國想要孤立中國,最終也只是孤立它自己」。
林毅夫表示,未來10年若平均實現每年5%-6%的增長,兩個里程碑就可以實現。第一個是到2025年前後,中國人均GDP可以超過12,700美元,而按照國際標準,人均GDP超過這一水平就是高收入國家。另一個里程碑是,到2030年中國總體經濟規模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在這基礎上,若中國繼續開放,美國想要打壓中國就不容易。
責任編輯:林佩怡
緊貼中國國情最新發展,Bookmark hket.com中國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