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循環經濟】激發內需佔比 京專家劉世錦點出打通國內大循環關鍵

經濟脈搏

發布時間: 2020/08/26 20:26

最後更新: 2020/08/26 20:27

分享:

分享: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昨(25日)在網上論壇表示,隨着復工復產的有序進行,宏觀政策也要逐步回歸到正常狀態,要控制部分領域金融風險的積累,激發城鎮化等經濟增長結構性潛能。

劉世錦強調,由外循環轉向內循環這種說法不對,不符合邏輯也不符合事實,因內地一直是以內循環為主,中國需要認清「發展中國家」定位,激發追趕潛能提高內需比重。

中低收入消費恢復慢 宏觀政策須關注

劉世錦稱,內地經濟的不平衡明顯表現在需求不足,當前消費的恢復較慢,主因人口數量最多、實際上消費需求最強的中低收入群體,其收入增長相對較慢。此外,其就業狀況、獲取信貸的能力都相較差,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可能是下一步整個宏觀政策需要關注的。

劉世錦指出,大國一般都是內需為主,以內循環為主並不意味對外開放的後退。

目前,經濟受到疫情很大衝擊後,宏觀政策的作用比較明顯。但劉世錦認為,隨着經濟轉到正常軌道,下一步的注意力應放到拓展「結構性潛能」上。

劉世錦表示,去年中國人均GDP達到1萬美元,而多數發達經濟體在4萬美元以上,美國人均GDP則達到6萬多美元。近幾年,大家對中國經濟增長有比較多樂觀的估計,但一定要搞清楚中國和發達經濟體從人均GDP的角度來說,還有3萬美元的差距。「這就是我們追趕的潛能還很大,還要吸收學習發達國家的一些先進技術、管理等經驗。」

認清發展中國家定位 激發追趕潛能

追趕潛能是內地經濟發展「結構性潛能」的一大重要方面。劉世錦強調,城鎮化進程帶來的發展潛能。由於都市圈、城市群能產生集聚效應,帶來更高的要素生產率,未來10年至少70%至80%的經濟增長潛能,特別是創新潛能,可能都來自於此。

劉世錦強調,由外循環轉向內循環這種說法不對,不符合邏輯也不符合事實,因內地一直是以內循環為主。

結構性潛能還包括很多新湧現的潛能,例如數字技術和綠色發展等方面。劉世錦認為,要打通國內大循環,同樣要依靠激發結構性潛能,一是要提高內需的比重,二是要提高關鍵技術和重要產業鏈的不可替代性和抗衝擊的韌性。

劉世錦指出,大國一般都是內需為主。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出口佔GDP比重基本不超過20%,中國近幾年也在20%以下,也是以內需為主;強調以內循環為主並不意味對外開放的後退,中國要適應不同市場的變化,形成更有韌性和彈性、更抗衝擊性的開放。

全年料增長3% 倡今明兩年綜合評價

在預測今年中國經濟增長方面,劉世錦稱,中國經濟總體恢復不錯,如果正常的話,今年三、四季度應該能恢復到5%至6%的增速,全年可爭取3%左右增長。他還表示,明年增長應在7%左右,甚至更高,因為今年的基數比較低。所以他認為,可以把2020年和2021年加起來,兩年平均能有5%左右的增速就說明整體增長不錯。

「內循環」經濟設地產融資新規  防金融灰犀牛

【內循環經濟】習開啟內循環3鑰匙曝光:科技、改革與開放

北戴河會議後 北京「和美友鄰」 啟動內循環

【內循環經濟】「Cartier平過香港」 海南旅遊報復性反彈 

【中國經濟】內循環發力 《八佰》加持內地周末票房破6億

【內循環經濟】習近平要求加快內循環 促長三角一體化

【中國經濟新佈局】「內循環+新基建」  應對危機的托底戰略

【中國經濟】內地消費遠遜預期 經濟內循環仍有待發力?

責任編輯:馬佩君

緊貼中國國情最新發展,Bookmark hket.com 中國頻道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