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芯財困】弘芯全國唯一7納米光刻機被抵押 國產芯片進化恐遇阻

經濟脈搏

發布時間: 2020/08/31 12:49

最後更新: 2020/08/31 12:49

分享:

分享:

【弘芯財困】弘芯全國唯一7納米光刻機被抵押 國產芯片進化恐遇阻

中美科技戰白熱化,中國政府著力扶植國產芯片(台灣稱晶片)企業崛起,期望實現中國芯片產業自力更新。但在此關鍵時刻,號稱投資人民幣逾千億元(人民幣,下同)的芯片項目武漢弘芯,最近面臨資金鏈斷裂、可能會爛尾;而該項從荷蘭購入、目前是國內唯一一部的7納芯片光刻機,還未使用已遭抵押。

國產芯片的「進化」換代會否因此受阻備受關注。

財新網等內地媒體日前報道,武漢市東西湖區政府早在7月30日發布的「上半年東西湖區投資建設領域經濟運行分析」文件中已指出,武漢弘芯項目存在較大資金缺口,隨時面臨資金鏈斷裂導致項目停滯的風險。

武漢弘芯半導體制造有限公司成立於2017年11月,主攻邏輯芯片和系統集成,鎖定14納米以及7納米以下先進邏輯工藝晶圓製造服務,是武漢當地發展半導體業的重大項目。

弘芯擁有全國唯一7納米芯片光刻機

武漢弘芯是由台積電前共同營運長蔣尚義擔任執行長,擁有中國國內唯一一台能生產7納米的ASML高級光刻機。

武漢弘芯資金鏈崩裂 中國芯片熱潮被指現警號

【中美晶片戰】美謀全面封殺中國晶片產業 升級出口管制 

但最新消息是,這台光刻機在弘芯出現財務危機後已抵押給銀行,作爲借貸5.8億元的抵押品。報道指,該光刻機顯示出全新未用的狀態。

根據公開報道,中國的芯片製程目前處於14納米製程,有能生產的企業只有中芯(00981)等;弘芯當日購入荷蘭ASML的7納米芯片光刻機,就是要參與國家戰略,推動中國芯片製程升級一代到7納米;詎料尚未實弘芯已陷困、相關7納米芯片生產機械未投產已被抵押。

值得注意是,美國歇力遏制中國高新科技產業的背景下,中國往後再購入芯片光刻機,恐要面對更多的挑戰。

唯一科器已被封存抵押 拖慢產業發展進度

路透社早前曾引述知情人士透露,美國政府對荷蘭展開密集施壓,阻止荷蘭ASML向中國出售芯片製造技術。其中,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曾親自遊說荷蘭政府,白宮官員則就此與荷蘭首相呂特(Mark Rutte)共享一份機密情報報告。

【中美5G角力】中資3招撬牆腳 挖三星晶片專才破美封殺

中國醫晶片「芯」臟病 俠客島:要有坐10年冷板凳準備

另外,報道稱,造成武漢弘芯資金出現缺口的主要原因,是二期項目的土地無法順利取得,這也導致中國國家半導體大基金和其他股權基金無法導入。此外,武漢弘芯的建設承包商也在2019年11月就傳出合約糾紛,未向包商付清工程款。

另有台灣媒體報道,台灣設備廠亞翔旗下的亞翔集成以及帆宣是武漢弘芯的供應商,兩家公司也都還有工程款未入帳。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對國內芯片產業高度重視。此前8月24日下午,習近平在中南海主持召開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時談到,「要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大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盡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

美國封殺下 要再購同類光刻機恐更難

8月26日,在南京舉辦的世界半導體大會上,清華大學教授、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副理事長魏少軍即表示,中國積體電路研發資金能夠長期穩定、持續、高強度的投入,是中國積體電路發展得以成功的根本道路。但現實情況卻是,中國積體電路產業的「金融」和「技術」兩個輪子快慢不同步,對發展不利。

【中美晶片戰】自力更生路漫長?中國去年仍進口2.3萬億元晶片

【中美5G角力】中國晶片自力更生目標:2025自給率升逾倍至70%

有分析稱,弘芯是武漢市政府看重的項目,尚且面臨這樣的局面;中國當前雖欲大力發展半導體業,並訂出2025年芯片自給率要達到70%,但整體產業發展仍面臨不少挑戰。

【知識庫:何謂芯片光刻機】

光刻機(Mask Aligner) 又名「掩模對准曝光機」,「曝光系統」,「光刻系統」等,是製造芯片必不可缺的核心裝備。它採用類似照片沖印的技術,把掩膜版上的精細圖形通過光線的曝光印製到矽片上。

台積電跨代計劃首曝光:2納米晶片廠設新竹

台積電5納米晶片加速量產 領先中芯國際3代

【中美5G角力】特朗普「點穴」華為關鍵:全球90%晶片由美企工具設計

中國5G晶片國產遇樽頸 大規模免稅可否突破?

美失全球晶片霸主地位 Intel技術已落後台積電2年

華為悲言:麒麟晶片恐成絕版 美國制裁下無法生產

責任編輯:鄧國強

緊貼中國國情最新發展,Bookmark hket.com中國頻道

跟進【中美角力】新形勢,立即了解

立即訂閱 讚好《香港經濟日報 hket.com》粉絲專頁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