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循環」成全球趨勢 大政府時代回歸

經濟脈搏

發布時間: 2020/09/03 16:29

最後更新: 2020/09/03 16:29

分享:

分享:

百年變局之下,「內循環」已成為中國應對新世界格局的姿態,中央高層近期透過不同場合強化這一戰略方向,官方智庫機構近日亦再吹風,內部循環將成為全球各大經濟體的趨勢,全球化回頭,也將更凸顯國家能力作用,「大政府時代」可能回歸。

事實上,面對新冠疫情之後世界加速撕裂的格局,中國在制定未來五年(十四五)發展規劃當中,需要重新審視國際國內發展趨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前日發布一篇報告,稱「十四五」時期,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度調整、百年未遇之大疫情嚴重衝擊、百年奮鬥目標邁向新階段三大背景,國際國內經濟社會發展可能呈現十大趨勢。

全球化遭遇逆風 產業鏈調整佈局

其中,對於國際格局的判斷,國研中心報告認為「國際經濟大循環調整將加快」,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分散化、多中心化趨勢進一步加強,北美、歐洲、東亞三大生產網絡的內部循環強化,原有的「大三角循環」分工格局將發生重大調整。

在全球化遭遇逆風下,主要經濟體、跨國公司將進一步調整產業佈局,更強調在「市場開放優勢」與「國家安全需要」之間尋找新的平衡,進一步增強產業安全性和抗風險能力。中、美、歐經濟佔比將分別達到18.1%、21.9%和19.3%。

在經濟體更加強化「內部優先」為政治正確的趨勢下,全球治理的多極化方向也將加快重構。國研中心指,此次疫情引發國際社會的不信任和相互指摘,全球化遭遇回頭浪,全球多邊治理機制進一步削弱,區域和雙邊機制更加重要,各國間處理國際公共事務將更加扁平化、分散化。

新冠肺炎疫情顯現了市場在面對危機時採取有效的集體行動能力不足,進一步凸顯國家能力的重要作用,「大政府」時代可能回歸。

在疫情衝擊下, 全球公共產品的供給缺口可能進一步加大。疫情顯現了市場在面對危機時採取有效的集體行動能力不足,進一步凸顯國家能力的重要作用,「大政府」時代可能回歸。

除此之外,未來5年,全球經濟還將持續延續「高債務、低利率、低增長」的態勢,疫情短暫衝擊可能演變為持久性衝擊,全球經濟陷入中長期「L型」或「W型」衰退。為應對衰退,當前各主要經濟體採取的「高債務、低利率、低增長」非常規政策或將常態化,預計2020年和2025年全球宏觀槓桿率將分別達到255%和270%

基於上述對國際格局的研判,「十四五」時期,國內經濟發展還將面臨的趨勢包括︰

  • 1、國內經濟增長中樞下調但結構優化潛力巨大
  • 2、數字經濟成為國際競爭主戰場並引領產業變革
  • 3、經濟社會複雜性提高導致風險管理難度加大
  • 4、伴隨中等收入群壯大收入分配調整進入關鍵窗口期
  • 5、對外開放面臨更多非經濟因素

【內循環經濟】習近平接連通話印尼摩洛哥元首 重申對外開放

「內循環」悄然更名    消弭閉關鎖國爭議

【內循環】習智囊劉元春:說內循環鎖國十分錯誤

「內循環」經濟設地產融資新規  防金融灰犀牛

【內循環經濟】激發內需佔比 京專家劉世錦點出打通國內大循環關鍵

【內循環經濟】習開啟內循環3鑰匙曝光:科技、改革與開放

北戴河會議後 北京「和美友鄰」 啟動內循環

本報駐京記者:潘攀

緊貼中國國情最新發展,Bookmark hket.com 中國頻道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