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人民幣】隱私安全及法律缺位待解  央行數字貨幣降溫

經濟脈搏

發布時間: 2020/09/10 11:02

最後更新: 2020/09/10 11:02

分享:

分享:

中美數字冷戰開啟,中國前一段時間加快推進數字貨幣內測及場景應用,相關概念股亦飆升,有呼之欲出競逐區塊鏈領先地位之意。不過,近期建設銀行App「數字人民幣錢包」開通幾小時後悄然關閉,多位金融高層亦發聲降溫,引發外界關注數字貨幣節奏放緩。

上個月,四大行內部參與央行數字貨幣大規模內測,並對蘇州、深圳等地公務員發放數字工資,聯合滴滴等企業擴大使用場景,一時間數字貨幣進度急速加快。不過,建行副行長紀志宏及中行前行長李禮輝日前紛紛表示,測試結束並不代表數字貨幣落地發行,取代第三方支付亦「不會太快」。

風向有所轉。相關負責人數度表示,數字人民幣推出沒有時間表,且多次強調,數字人民幣研發要遵循穩步、安全、可控等原則。近日,內地經濟界對於數字貨幣的探討亦開始聚焦於發行數字貨幣尚未做足的準備,主要有三大問題待解。

【大灣區】商務部:在粵港澳大灣區等地開展數字人民幣試點

人民幣隨中美關係波動 沒交易便沒傷害?

第一,是安全性。中國央行早在2016年就已啟動數字貨幣研發,而中國的數字人民幣亦不同於比特幣等虛擬貨幣,並不以去中心化為宗旨,是以國家信用為基礎的的數字化貨幣,功能與法律地位與法幣無區別,主要用途是替代部分現金。

在中央信用背書前提下,安全性顧慮則主要在兩方面,首先是如何確保用戶的隱私安全。數字貨幣的優勢是可追溯,每一環節的交易皆會留痕。擔心隱私洩露是電子支付的核心痛點,亦是不少國家第三方電子支付滯後的主要原因。根據數字人民幣「前台自願、後台實名」原則,每一筆支付後台都可被追蹤,如何界定追蹤者的權利邊界,是否有嚴格的約束機制,以避免個人信息及財產安全不被洩露,是數字貨幣開閘之前需要講清楚的道理。

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加快 四大國有行開始數字貨幣內測

【中國經濟】朱民:人民幣實力不匹配中國經濟 迫切要國際化

另一安全風險,是在中美當前數字冷戰的對峙趨勢下,當電子支付完全取代紙幣流通,是否已具備足夠能力抵禦網絡技術襲擊。雖然中國的數字人民幣是被寄予擺脫SWIFT系統的期待,但從國際清算體系來看,各國主導的本國貨幣的跨境清算系統,如美國的CHIPS(美元跨境清算系統)和我國的CIPS(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即便是CIPS仍需要依賴於SWIFT。

歐科雲鏈研究院的一份報告顯示,如果真正想要擺脫對SWIFT的依賴,中國需要重新開發一套類似SWIFT的電文處理系統。但問題的關鍵在於,SWIFT的電文格式已經成為國際統一標準,另起爐灶即意味著要設立新的標準,有多少國家願意使用該標準是一個重要問題。

第二,數字貨幣的法律地位仍是空白。根據《人民幣管理條例》,人民幣是指中國人民銀行依法發行的貨幣,包括紙幣和硬幣。在現行法律中,並無對於數字人民幣的法律解釋。

本報駐京記者:潘攀

【中美角力】特朗普簽署命令緊盯中概股 升級中美金融戰

【中美貿易戰】中美打金融戰香港無運行!別說漁人得利

【中美金融戰】中央金融30條凸顯 香港在人民幣國際化地位無可替代

【中美金融戰】美國聯邦退休金擱置投資中國股票 中美金融戰第一槍

【中美貿易戰】京智囊:中國力避金融戰  築好五防火牆

讚好《香港經濟日報 hket.com》粉絲專頁:http://bit.ly/2Qm2YjA

緊貼中國國情最新發展,BOOKMARK「中國頻道」china.hket.com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