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循環經濟】三因素服務消費未回暖  成經濟內循環最大障礙

經濟脈搏

發布時間: 2020/09/15 20:11

最後更新: 2020/09/15 20:11

分享:

分享:

國內經濟持續回暖,但消費,特別是服務消費恢復節奏緩慢,成為經濟進一步復蘇和暢通國內大循環的重要阻礙。專家指出,盡快推動服務業全面恢復經營,放寬復工復產條件;加大穩就業政策力度,多措並舉提高居民收入,這樣才能消除居民消費的心理顧慮,促進服務消費需求盡快復蘇。

一般而言,居民消費支出指標分為八大類,包括食品煙酒、衣著、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務、交通通信、教育文娛、醫療保健以及其他用品及服務。而居住、交通通信、教育文娛、醫療保健、其他用品及服務類是以服務消費為主。

根據統計局數據顯示,受疫情衝擊,服務消費佔比明顯回落。今年上半年,服務消費在居民消費支出中的佔比僅為45.1%,較2019年大幅下降5.1個百分點,創有數據記錄(2018年3季度)以來的最低水平。相比貨物消費,新冠疫情對服務消費造成了更為嚴重的衝擊。

【中國經濟】內地消費遠遜預期 經濟內循環仍有待發力?

【內循環】商務部料9月消費增長掀「新高潮」

二季度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按年從一季度的-8.2%回升至-3.3%,其中食品煙酒、交通通信、生活用品及服務等出現明顯好轉。然而,以服務消費為主的教育文娛、醫療保健、其他用品及服務項按年降幅分別為35.3%、9.7%、23.1%,仍未出現回暖跡像。

交通方面,市內出行明顯改善。7月城市客運量(包括公共汽車、軌道交通、出租汽車,反映市內出行)超過去年同期的70%,8月地鐵客運量已接近去年的90%;但7月城際客運量尚不及去年同期的60%,這意味著城際或長途出行恢復偏慢。

京東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指出,有多項因素影響服務消費復常。其一是雖然國內疫情防控取得積極成果,但有效疫苗尚未出現、疫情反復可能較大,部分防控措施不得不保留,這些防控措施限制服務業復工復產和場景消費。

【中美角力】美國確診數字居高不下 中國報復性消費成美企避風港

【消費內循環】剛需消費先回暖  母嬰國貨增速勁

其次,當居民收入、就業出現問題時,人們通常會選擇維持必需消費,同時削減可選消費,而眾多服務消費都屬於可選消費範疇。就業形勢仍然嚴竣,今年2月城鎮登記調查失業率一度超過6%,7月讀數為5.7%,考慮到相當數量的中低收入群體(如城鎮非常住農民工)未被納入統計,真實失業率必然大幅高於這一數值。

再者,隨著收入下降,居民減少當期消費、增加預防性儲蓄的傾向明顯提升。例如,金融機構居民存款累計同比從2月的-20.6%的低點升至7月的13.3%,反映居民在主動增加儲蓄。

目前,中央推動「國民經濟大循環」,推動內需消費是關鍵一環。沈建光認為,推動服務消費發展對於暢通國內大循環至關重要。事實上,不少專家認為,要推動消費,一是盡快推動服務業全面恢復經營,放寬復工復產條件,消除居民的心理顧慮;二是盡力穩就業和提高居民收入,特別是從速提升收入再分配的力度。

【中國經濟】經濟增長動力何來?「三駕馬車」均改善惟消費不及預期

【中國經濟】6成居民收入減還要供樓  內地消費爆發難度大

然而,國外疫情仍在爆發高峰期,要放寛復工復產條件,也需防範疫情從境外輸入引起小規模爆發,中間的難度不少,鬆懈不得,兩者如何取捨並不容易。其次,加大穩就業政策力度,減免、降低或延期支付稅費、發放消費券或現金券、推廣普惠性消費信貸等,這些措施中央已在推行。至於深化財稅體制改革,降低中低收入群體稅收負擔,提升收入再分配的公平性等,則屬於長遠的體制改革,短期不可能全面實施。

總而言之,面對國內外複雜多變環境,目前管理層只能見招拆招,出盡力保就業,推動居民多消費,確保社會平穩運行;長遠的規劃,則要留待「十四五」規劃出台。

本報記者:鄧中建

【內循環】京專家劉世錦:中國歷來內循環為主 服貿要重視外循環

【內循環】習近平:以擴內需為戰略基點 長期應對外部環境

 【內循環經濟】怎去推動內循環?中產要倍增!

「內循環」悄然更名    消弭閉關鎖國爭議

【內循環經濟】激發內需佔比 京專家劉世錦點出打通國內大循環關鍵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