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科技戰】中國拓9大根部技術 抗美國圍堵(組圖)
▲ 【中美科技戰】中國拓9大根部技術 抗美國圍堵
中美科技戰白熱化,激烈博弈牽動國家命運,國家已將科技發展上升至「科創救國」戰略高度。內地智囊認為,中國現已用底綫思維謀劃科技創新,「十四五」(即2021至2025年五年規劃)期間中國要在9大領域建立「根部技術」(即關鍵基礎技術),打造自己技術體系,免關鍵基礎技術受制於人。
隨着美國商務部上周作出禁止抖音海外版Tiktok和微信海外版WeChat在美交易和使用的最新制裁,中美科技戰再度升級。中共總書記習近平9月11日在科學家座談會上也發出了最新警告,強調當前一些關鍵技術受制於人,國內外的劇烈變化對科創提出了更為迫切的要求,要求科研人員要充分認識加快科創的重大戰略意義,實現更多「從零到一」的突破。
習:實現突破 免受制於人
海南強國創新研究院執行副院長、中美國際技術轉移中心副主任林源園向本報表示,科技創新一直是國家戰略,在2015年已作為「國家發展全局戰略的核心」,但過去緊迫感較差。面對近期國內外百年未有變局,決策層的表態顯示已比過去更加重視,是以危機意識和底綫思維來對待。
林源園表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科創之路一直以「拿來主義」為主,雖然遵循「引進、消化、吸收」路徑,但消化和吸收做得並不夠,更多以跟蹤、模仿替代。「國際環境的巨大變化讓我們面對現實,這條路繼續走的可能性已經不大。」
決策層表態 底綫思維應對
「『十四五』期間,建立自己的技術體系是最重要的任務。」林稱,中國要突破「卡脖子」困境,必須掌握若干「根部技術」,即能夠衍生並支撑一個或多個技術簇的關鍵基礎技術,根技術一旦被發現和被開發,就會在短時間內生長出根幹產業,是科技創新能夠持久繁榮的必然選擇。





【中美科技戰】美周日起禁下載TikTok及WeChat 中方稱將採取必要措施
事實上,美國之所以對華為持續打壓,背後邏輯是要遏制中國的5G發展,5G即是信息通訊「根部技術」,未來將是通用基礎設施,5G真正的意義是物聯網(IoT),只有在5G下,自動駕駛、無人工廠等技術簇才能實現。因此中美之間根部技術的博弈,實質是未來世界主控權之爭。
5G芯片AI新材料等 發力領域
一位接近科技部的智囊人士表示,未來5年中國科創的發力領域,包括9大「根部技術」體系。
一是信息通訊。5G技術目前中國在國際已佔有一定先機,但仍要擴大應用範圍,並防範美國跳過5G研發6G。
二是芯片(又稱晶片)半導體。這也是目前中美科技戰博弈焦點,雖然國家早已制定自主化目標,但目前自主化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領域,整體自給率不足15%,與「到2025年要實現70%自主化」目標尚有非常大差距。
三是航空發動機。目前在大飛機研發中,美國始終對中國大推力發動機、各種工業設計軟件、仿真軟件、仿真設備、控制芯片、飛控系統等進行限制。
【中美科技戰懶人包】中國催谷新科技領域 第三代半導體是什麼?
四是新材料。中國雖然是材料大國,但技術水平仍然較低,高端鋼材、碳纖維等高端材料仍受制於人,此關不破,將阻礙高端製造業發展進程。
五是人工智能(AI)。雖然中國人工智能領域與美國幾乎並駕齊驅,但核心算法仍是美國領先,發展人工智能所需的芯片主要由歐美掌握。
其餘4項「根部枝術」,分別為生物醫藥、量子科學、超導材料、及海洋生物研究,都將是「十四五」國家重點攻關的核心基礎技術。
【中美科技戰】中國或推非關稅措施反制 惟大摩料不會針對在華美科企
本報駐北京記者:潘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