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如何化危為機?發改委專家提關鍵兩點

經濟脈搏

發布時間: 2020/09/25 11:52

最後更新: 2020/09/25 11:52

分享:

分享:

對於「十四五」(2021至2025年五年規劃)時期中國如何化危為機,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王昌林提出關鍵兩點,供給側方面,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戰略方向,疏通國內經濟大循環的堵點;需求側方面,要堅決扭住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加快構建完整內需體系。

加快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 

國家席主席習近平日前召開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商討「十四五」內容,國家發改委宏觀研究院長王昌林是參會智囊之一。

《人民日報》今日發布對王昌林的訪談稱,他指,在需求側,要將超大規模市場這個優勢發揮出來,就要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這就要求針對不同類型主體的需求,打通阻礙其需求潛力激發的痛點和堵點。

具體而言,既要深化收入分配體制改革,穩步提高居民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著力擴大消費需求;也要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形成長期穩定發展預期,鼓勵企業增加投資;更要用好積極財政政策,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率,努力發揮政府投資「四兩撥千斤」作用。

他指,在供給側,疫情衝擊並沒有改變供需關係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的事實。「十四五」期間,要發揮中國完備工業體系的優勢,穩定製造業發展,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發展壯大新動能。

【中國經濟】「月經貧窮」惹熱議 內地貧富差距怎解決

【內循環經濟】怎去推動內循環?中產要倍增!

【內循環】習近平:以擴內需為戰略基點 長期應對外部環境

談及當前中國經濟表現,王昌林指出,雖然經濟運行呈現出許多積極跡象,但這些變化多為恢復性增長,部分指標增速仍低於上年同期水平,一些指標的累計增速仍處於下降區間。加上國際環境複雜嚴峻,國內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還比較突出,經濟恢復過程中的不平衡態勢仍比較明顯。

指經濟仍處恢復性增長  疫情對市場主體衝擊大

他指,疫情對市場主體產生較大衝擊,其中服務業所受影響最大。隨著生產的回升和居民消費的增加,8月份服務業生產指數增長4%,增速比上月加快0.5個百分點,呈現加快恢復的態勢,但目前仍未恢復到正常水平,不少企業資金鏈壓力仍然較大。從製造業看,受近年來成本上升、經貿摩擦等影響,部分企業出現經營困難,再疊加此次疫情的衝擊,不少企業面臨的壓力進一步加大,資金緊張的問題比較突出。

王昌林認為,下一步,要切實落實好前期出台的紓困惠企政策,增強宏觀政策的針對性、時效性,確保各項措施直接惠及市場主體。繼續實施減稅降費、減租降息政策,發展普惠金融,有效緩解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同時,針對全球需求萎縮的情況,要通過加大信貸支持、提高企業穩崗補貼、支持出口轉內銷等措施,加大穩外貿的力度。通過穩住市場主體,來穩定就業、穩定收入、穩定消費,形成國民經濟運行的良性循環。

中共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十九屆五中全會)將於下月召開,將研究制定第十四個五年(2021-2025年)規劃,投行瑞銀發表報告稱,面對更具挑戰性的外部環境以及潛在增長放緩,預計新的五年計劃將不再強調、甚至降低GDP增長目標,並聚焦以「雙循環」為主題促進內需及結構改革。

中國褐皮書:中國僅沿海經濟強勁反彈 內陸衰退

花旗料中國「十四五」目標 平均每年經濟增長5.5%左右

【內循環】消費重拾動力  中國經濟復甦信心更足

責任編輯:蒯宇澄

緊貼中國國情最新發展,Bookmark hket.com中國頻道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