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科技戰】防美科技被中國點死穴 特朗普急令拓稀土

國情動向

發布時間: 2020/10/07 14:37

最後更新: 2020/10/07 14:37

分享:

分享:

【中美科技戰】防美科技被中國點死穴 特朗普下令拓稀土

中美科技戰白熱化,特朗普先後對華為及中芯 (0981) 採取制裁措施,有中國專家建議中國以限制稀土--高科技產品必不可缺的原材料出口,報復美方咄咄逼人。美方已布局防範中國祭出這一招,美國政府關企業日前宣布入股稀土企業,幫助開發巴西稀土,拓寬稀土供應源。

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剛於上周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宣布進入全國緊急狀態,授權使用國防生產法案(Defense Production Act)來加快礦業的開發。此舉被指是要保障美國稀土的供應源。

特朗普簽行政命令 欲護航稀土供應

緊接着的動作,是總部位於愛爾蘭的TechMet Ltd宣布,美國國際發展金融公司(U.S.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Finance Corporation,簡稱USIDFC)已向其鎳和鈷等電池金屬的生產和回收項目投資2,500萬美元,折合近2億港元。

【中美角力】中國稀土出口急跌近7成 疑報復美國新招

【中美角力】減稀土出口報復美國? 商務部:按市場需求風險開展業務

美國國際發展金融公司是一家由美國政府資助的貸款和投資機構,其投入TechMet的資金雖不算多,但卻意味美國官方已布局稀土產業,護航這一戰略資源的供應。

事實上,USIDFC執行長Adam Boehler表示,這筆投資涉及關鍵原料與進階技術,使美國對外政策能有所進展。

TechMet執行長Brian Menell更直指,美國開發稀土是要應對中國。他稱,論國家或產業競爭力,關鍵稀有原料將變得至關重要,即便擁有特斯拉(Tesla)或松下電器(Panasonic)的電池製造優勢,但由於中國掌握原料,必要時可在一個半月內對美封鎖稀礦出口。

美政府關聯公司 瞄準巴西稀土供應

據了解,TechMet 投資業務主要涵蓋稀有金屬,包含了加拿大與美國的鋰電池回收、盧旺達的錫礦與鎢精礦、美國的釩礦、彩虹稀土以及巴西的鎳礦。

【中美角力】美議員冀為稀土企業提供稅務優惠 降低對中國依賴

中國取消對部分美國貨加徵報復性關稅 涉稀土金屬礦等79項商品

點擊圖片放大
+4
+3

其中,稀缺金屬中的鎳、鈷礦為電動汽車電池中陰極的重要原料,而目前中國為主要鈷礦供給國,總產能高達11.8 萬噸,據顧問機構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統計,中國在鈷礦的市佔率高達82%,而鎳礦中也佔 62%。

此前不少分析也指,稀土是美國科技產業的弱點,原因是稀土為高科技產品必不可少的原材料,但美國稀土需求有八成依賴中國出口;而35種關鍵礦物中的14種,美國國內完全沒有生產。

美國現僅剩加州的一家Mountain Pass稀土礦廠,且沒有加工處理廠。諮詢公司Rittenhouse International Resources創辦人韓德森(David Henderson)表示,美國現在在稀土領域缺乏專業技術,必須與澳洲和加拿大等盟邦合作,才能急起直追。

【中美貿易戰】倘華打稀土戰 歐盟:未有策略確保供應

【中美貿易戰】暗示美國? 中國稀土業開會:堅決支持國家採取反制

自中美貿易戰、乃至當前的科技戰爆發後,中國專家與媒體已不止一次建議,中國以稀土出口限制,報復美國的制裁行動。而美媒曝光的美國政府文件也稱,五角大樓正在緊急評估美國的稀土能力,以確保這種特殊材料的穩定供應。

【知識庫:稀土是什麼?】

1. 稀土的定義

- 17種化學元素的統稱,包括鑭(Lanthanum)、鈰(Cerium)、鐠(Praseodymium)、釹(Neodymium)、鉕(Promethium)等

- 各元素的分佈十分分散,少有可大規模開採的礦源

2. 稀土的重要性

- 稀土被視為重要的戰略資源,對冶金、石油化工、玻璃陶瓷、手機生產、電腦及互聯網設備和農業等行業很重要

- 科學家近年每6項發明中,就有1項與稀土有關,更有「石油是工業的血液,稀土是工業的維他命」一說

3.中國稀土供應量

資料顯示,中國的稀土蘊藏量佔全球37%,產量佔全球80%;中國也是美國最大稀土來源地,78%稀土皆由中國入口,次之愛沙尼亞比率僅6%,第三位的法國比率更只有4%,顯示美國極度依重從中國進口稀土。

【中美貿易戰】防範中方限制出口 美國防部尋求非洲稀土供應

【中美貿易戰】展毋懼中方斷供 美突提6大招保稀土供應

責任編輯:鄧國強

緊貼中國國情最新發展,Bookmark hket.com中國頻道

跟進【中美角力】新形勢,立即了解

立即訂閱 讚好《香港經濟日報 hket.com》粉絲專頁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