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產業】「別想5納米了」 龍芯董事長:14、28納米夠用

國情動向

發布時間: 2020/10/21 15:56

最後更新: 2020/10/21 15:56

分享:

分享:

在中美科技戰下,美國瞄準芯片(晶片)領域,先後制裁華為、中芯國際等中國科技巨企。中國欲靠推動芯片自力更生突圍,但龍芯中科董事長胡偉武承認,中國有關方面基礎很薄弱,要根本解決「被卡脖子」的問題,還需兩個5年的努力。

他又建議,別再想著「美國做5納米(製程)」,認為14納米、28納米已夠用,90.9%的應用都夠了,「只要系統優化做好,在市場中還是有很強的競爭力」。

官媒《環球人物》雜誌近日刊出胡偉武的訪問。胡偉武提到,過去國家的發展項目,很多強調技術先進性,覺得「美國都幾納米了,我們才幾納米」,但實際上應要透過系統優化來提升性能,而非完全透過技術先進性。而且不一定要用最先進的工藝,因為只有1、2間企業掌握,「一斷供你就徹底沒辦法了」。他稱,西方對中國的限制越來越精準,就不允許中國發展芯片產業。

基礎簿弱 根本解決「卡脖子」需兩個5年

胡偉武形容,中國IT產業是應用發達、基礎簿弱,「像CPU操作系統、芯片生產材料、生產設備,我們就不行」,因此要扎實基礎。他表示,芯片研發就像蓋樓,「人家已蓋到三層,你說那我們一樓、二樓都不蓋,直接蓋三層吧,不可能的」。

芯片項目頻爛尾 發改委:低水平重複建設風險顯現

賣魚都轉行賣芯片  發改委警示風險有玄機

他強調,中國芯片制造的原材料、裝備受制於人,還有待加強,「再3、5年可初步緩解,但要根本性解決,還需要兩個五年的努力」。他解釋,國際上的集成電路產業鏈是美日歐加起來才完整,要擺脫對美日歐的依賴,會慢一些。

他指出,集成電路方面,要先把短板補上,做出自己的生態體系;工業技術不要太追求5納米、3納米,先解決14納米、28納米自主化問題,形成閉環、迭代後再前進,會比原來快得多。

中興7納米芯片量產 背後現實仍很殘酷

廣東推10億級芯片戰略 爭越28納米製程

手機用28納米芯片就夠 華為根本不會斷芯?

責任編輯:林佩怡

緊貼中國國情最新發展,Bookmark hket.com中國頻道

跟進【中美角力】新形勢,立即了解

立即讚好《香港經濟日報 hket.com》粉絲專頁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