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全會】中美科技戰下求生存 十四五規劃重中重

國情動向

發布時間: 2020/10/28 11:26

最後更新: 2020/12/07 10:34

分享:

分享:

【五中全會】中美科技戰下求生存 十四五規劃重中重

中共五中全會本周登場,時值中美科技戰白熱化,美國重手打擊中國科技發展,嘗試逆轉中國崛起趨勢。中國如何在封堵中突圍,並伺機扭轉劣勢,料是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十四五規劃)的重大課題,更是國家推進實現2035年遠景目標,實現民族復興大戰略下一步的大前提。

十四五規劃會將「中國製造2025」戰略化整為零、重新包裝的消息已流傳了頗長時間。中國過去幾年一度高調力推中國製造2025,有意見認為此舉加重了美國對中國崛起的憂慮,間接促成美國近年重錘打擊華為等中國科企。

的確,中方近年也未再公開談到中國製造2025,但中國要從「製造大國」變為「製造強國」志向顯然未變,十四五規劃勢會變相繼續推動中國製造2025,推動中國高新科技產業發展。

但十四五規劃預料不會只是中國製造2025的重製版,還會是升級版,「拔尖補底」。中國製造2025的十大領域,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軌道交通裝備、航空航天裝備、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農業機械裝備、電力裝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新材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以及節能與新能源汽車,主要都是終端技術和應用設備,而且西方普遍已在這些領域有穩固基礎,中國處於追趕狀態。

【五中全會懶人包】十四五與2035  關係25年國運

新華社:五中召開  中國正處戰略機遇期

中央今年以來特別談到區塊鏈、數字貨幣、量子科技等新興技術,意味已開始優化高新科技產業戰略,不能一味靠追,還要依靠創新,設法「拔尖」彎道超車。這些科技現時尚處萌芽階段,中國與美國差距相對並不明顯;中國數字貨幣等部分領域,甚至比美國更有條件先行。

至於「補底」,中美芯片戰已充分暴露出中國科技「應用發達、基礎薄弱」短板,凸顯中國在基礎科學研究方面投入不足,導致核心技術易受外部掣肘尷尬局面。國務院8月推出37項優惠措施支持半導體產業發展,這實際上亦只是中國需要補底的其中一項,十四五規劃需要有全局部署。

馬雲批中國監管過強阻創新 胡錫進:應鼓勵尖銳聲音

中國科研開支近年雖然顯著上升,總額全球第二,但仔細看的話依然與美國等西方國家有不少差距。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研究所(UNESCO Institute for Statistics)數據顯示,按購買力平價(PPP)計算,中國研究和開發(R&D)支出約達3,720億美元,佔GDP約2%;美國數字則約為4,760億美元,佔GDP約2.7%。每100萬居民有多少研究人員方面,中國的1,089人更只有美國4,205人的約四分一。

(節錄)

【全文訂戶專享︰中外廣角鏡——五中繪高科藍圖 破美「卡脖子」陰招

緊貼中國國情最新發展,Bookmark hket.com中國頻道

跟進【中美角力】新形勢,立即了解

立即讚好《香港經濟日報 hket.com》粉絲專頁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撰文 : 連兆鋒

欄名 : 中外縱橫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