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全會】中國轉軌內循環為主  五中要解決三大問題

國情動向

發布時間: 2020/10/28 18:36

最後更新: 2020/10/28 18:36

分享:

分享:

世界走入百年不遇變局,未來一周又是這百年變局的關鍵時刻,中美兩國都走到十字路口,美國即將迎來新總統左右未來四年的白宮政策,中國要召開五中全會確定未來五年的發展路徑。面對諸多不確定性,五中全會將通過「十四五」規劃,重點解決眼下特殊時期,中國要以何方略應對內部和外部變局。

事實上,近段時間決策層已作出一系列重大的方向性部署,核心是確立了以內循環為主的雙循環格局,將中國的發展方向從融入國際循環轉軌到以內在發展為主,可以預料,路徑變向,並非是一個文件轉向另一個文件般簡單,要扭轉經濟內在邏輯,如何令內循環能夠真正循環得起來,中央必須解決如何跳過「中等收入陷阱」、技術變革及提高民眾收入三大問題。

首個考驗  如何度過「中等收入陷阱」 

首先,中國面臨在外部環境徹底轉變的情況下,如何度過「中等收入陷阱」的考驗。根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報告,中國將在未來五年人均收入達到世界銀行對「高收入國家」的定義,人均收入超過12535美元。過去巴西、阿根廷等新興國家都未能成功轉型,中國如何實現這一目標,是中國能夠證明制度優勢的第一目標。

內地經濟界已開始吹風,中國會降低「十四五」時期的經濟增速,弱化過去一直以來GDP的剛性,改以「雙循環戰略」為契機,徹底進行經濟結構的變革。機構普遍預期,「十四五」時期的GDP增速將從「十三五」時期的6%降至5%左右,以為改革留出足夠空間。

切實實現技術自立  成功產業化

至於變革方面,高層近期也釋出一系列政策訊號,包括必須改變過去追隨西方世界技術迭代的路線,掌握核心的根部技術,切實實現技術自立,並將技術成功產業化,才能成為未來「內循環」經濟的動力支撐。而從深圳特區四十週年獲得的綜合改革方案亦可見,未來五年,中央在經濟改革上也可能給予地方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上擁有更多自主權。

擴大內需核心  提高民眾收入水平

此外,擴大內需的核心是提高民眾收入水平,在外部需求放緩的情況下,這一任務較過去更為艱巨。除了創新驅動,預計十四五規劃也將著重墨在收入分配、公共服務等一系列領域有突破性進展,要在加速城鎮化、社保體系改革尤其是養老體系改革等方面推出新舉措。

除了制定「內循環」的細緻方案,未來五年中國還將面臨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如何處理與今非昔比的外部世界的關係。事實上,無論美國大選結果如何,中美博弈已不會出現根本轉向,在今年疫情的催化下,世界也勢必將分化成東西方兩種平行的文明、制度、發展模式。

本報駐京記者:潘攀

【五中全會】中美科技戰下求生存 十四五規劃重中重

【五中全會】新華社:五中今召開  中國正處戰略機遇期

【五中全會懶人包】十四五、2035與雙循環  關係25年國運

五中全會下月26日開 政治局就十四五規劃提5必須

讚好《香港經濟日報 hket.com》粉絲專頁

緊貼中國國情最新發展,BOOKMARK「中國頻道」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