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官方解讀2035年目標 辦好3件事:改革、開放、創新
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昨日閉幕,審議通過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即中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將大幅躍升等。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韓文秀解讀,要實現2035年遠景目標,需要適宜外部環境,中美經濟「脫鉤」根本不現實;關鍵也要練好內功,有3件事情特別重要:改革、開放、創新。這被視為應對美國威脅與中國脫鉤、對中國技術封鎖。
據五中全會公報,全會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9大遠景目標:
中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將大幅躍升,經濟總量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將再邁上新的大台階,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
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
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
建成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
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後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
形成對外開放新格局,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明顯增強;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中等收入群體顯著擴大,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
平安中國建設達到更高水平,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
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外部:中美徹底「脫鉤」不現實 對世界無好處
中共中央今日舉行新聞發布會,解讀五中全會精神時,韓文秀提到,實現2035年遠景目標,需要適宜的外部環境。
他稱,當前國際環境日趨複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嚴峻性、挑戰性的一面在上升。但認為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主題、人心所向,經濟全球化會在曲折中深入發展。而中美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兩國經濟聯繫由雙方經濟結構互補性,和全球經濟開放性決定,徹底「脫鉤」根本不現實,對於中美、整個世界無好處。
他續稱,真正想脫鉤的少,真心要合作的多。今年第三季,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中美雙邊貿易額按年增長16%。要繼續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堅定維護多邊主義。
練好內功:對外開放基本國策絕不動搖
至於國內,韓文秀稱關鍵還是要練好內功,立足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著力辦好中國自己的事。而要辦的事很多,有三件事情特別重要,就是改革、開放、創新。
他稱,改革是推動發展的強大動力。通過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將會使14億中國人民的活力充分激發出來,創造更多社會財富。這種推動現代化的力量是任何困難都阻擋不了。
據五中全會公報,提出「十四五(2021-2025年)」目標,是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高標準市場體系基本建成,市場主體更加充滿活力,產權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公平競爭制度更加健全,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基本形成。
至於開放,韓文秀稱這是促進發展的必然選擇。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後。所以不管國際風云如何變幻,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絕不動搖。而新發展格局強調的是國內國際雙循環,絕不意味著對外開放地位的下降。展望未來,中國外貿進口和出口、利用外資、對外投資的規模將會持續地擴大,在國際上的地位也會持續地提升。
科技自立自強 與開放合作不對立
創新方面,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韓文秀重申,將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而科技自立自強,與自力更生、自主創新是一脈相承,與開放合作不是對立關係,而是辯證統一的。自立自強是能夠相互平等、相互尊重,進行開放合作的前提和基礎。
他強調,中國的科技創新從來非封閉式的創新,今後也不會關起門來自己搞創新。始終強調以全球視野謀劃科技創新,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一方面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辦好自己的事情,因為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另一方面希望學習借鑒更多的國際先進經驗,同時向世界分享更多的中國科技成果,在應對全球性挑戰中貢獻更多的「中國智慧」。中國擴大科技開放合作的步伐將會越邁越大。
【五中全會懶人包】怎說十四五、2035、雙循環?一文看懂五中公報重點
責任編輯:林佩怡
緊貼中國國情最新發展,Bookmark hket.com中國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