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要來了?易綱稱大科企改變金融遊戲規則 私隱保護挑戰極大

國情動向

發布時間: 2020/11/02 18:05

最後更新: 2020/11/02 18:05

分享:

分享: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周一(2日)表示,大科技公司顯著提高金融服務水平,例如移動支付和二維碼等技術的普及,已經改變遊戲規則。但他提到,商業秘密和消費者個人私隱的保護,是極大挑戰。

值得注意,人行旗下的《金融時報》周一也刊登資深學者周矍鑠的文章,談到大型互聯網企業進入金融領域的潛在風險,提出加快建立大型互企有效的監管框架,已迫在眉睫,以防範系統性風險。

人行媒體發文:監管迫在眉睫 防系統性風險

資料圖片

易綱出席香港金融科技周會議時稱,疫情期間一個顯著趨勢變化,是非接觸金融更加流行。而在新的世界,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為傳統商業銀行帶來壓力,也給央行帶來新的挑戰,如何在技術便利與風險中讓金融服務更安全,是個重要的命題。

馬雲批中國監管過強阻創新 胡錫進:應鼓勵尖銳聲音

內地金融控股公司納入監管 實繳註冊資本不低於50億人幣

對於大科技公司對金融產業帶來的影響,易綱表示,金融科技和大科技公司提升效率,並降低成本,是金融創新的重要部分。同時,大科技公司和傳統商業銀行也有競爭,前者有更大能力直接觸及消費者和潛在客戶,風險管理能力強,比起傳統銀行擁有​​很多優勢。

他提到,大科技公司也顯著提高金融服務水平,尤其是偏遠地區服務需求改善,這是以前難以想像的,如移動支付和二維碼等技術的普及,已經改變了遊戲規則。現在傳統金融機構開始與大科技公司合作,利用它們的數據優勢開展金融服務,提供信貸給企業,提高風控水平,這是必須關注的新趨勢。

隨著金融科技的不斷發展,最讓他夜不能寐的一個問題是什麼?易綱表示,商業秘密的保護和消費者個人私隱的保護,是極大的挑戰。

易綱:數字人民幣測試已有逾400萬宗交易 涉逾20億人幣

【數字貨幣】人行副行長陳雨露:加快法定數字貨幣研發及試點

「大而不能倒」 易引發風險傳染

據《金融時報》周一刊登周矍鑠的文章指出,近年阿里、騰訊、百度、京東等科技公司成長迅速,並不斷向金融領域滲透發展,一定程度改變中國金融服務生態,特別是在一些小額、零售行業,起到了積極助推作用,如電子支付領域。但大型互聯網企業進入金融領域,也可能帶來市場壟斷、監管套利、信息技術可控性及穩定性、數據洩露與侵權等風險;由於大型互聯網企業「大而不能倒」,一旦出現風險暴露,將引發嚴重的風險傳染,可能在極短時間內演變為系統性風險。

文章認為,大型互聯網企業對現有金融監管框架形成嚴峻挑戰,加快建設和完善監管框架已迫在眉睫,要加強頂層設計,嚴格市場准入,堅持金融持牌經營原則,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加強數據管理,防止數據壟斷,同時要發展監管科技,提升風險識別、防範與處置能力,並強化宏觀審慎管理,防範系統性風險,

責任編輯:林佩怡

緊貼中國國情最新發展,Bookmark hket.com中國頻道

立即讚好《香港經濟日報 hket.com》粉絲專頁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