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巧用RCEP抗美:外循環VS去中國化

國情動向

發布時間: 2020/11/20 19:24

最後更新: 2020/11/20 19:25

分享:

分享:

中美角力延燒不已、保護主義全球出現回朝的苗頭之際,覆蓋15國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也在歷時8年後終正式簽署,令近年破碎的全球化治理規則有望重塑,對於決意採取「雙循環」發展戰略的中國來說,亦夯實「外循環」短板,為「內循環」增加窗口時間。

對於RCEP塵埃落定,中國官方高調宣傳,確因在經歷中美大國博弈及全球化遭受挑戰的當下對中國來說是振奮消息。在上月底剛結束的五中全會上,高層因應內外形勢變化敲定未來五年乃至更長時間以「雙循環」戰略調整發展邏輯和經濟結構,對應的正是之前數十年以「外循環」為主的發展遭受外部阻力,在疫情和地緣政治影響之下,原有的以外部需求為主的發展方式遭遇供給側和需求側的雙向擠壓,令經濟韌性極具脆弱。RCEP在如此背景之下,對中國確立的新「外循環」戰略至少具備三重意義。

為「內循環」贏轉型時間

第一,是夯實外循環短板,以對沖外部「去中國化」意圖,為內循環贏得轉型時間。雙循環是以內循環為主,是因外循環失去動能的應對之舉,一方面,嚴重依賴外國消費市場的經濟結構在疫情和美國制裁下,外貿嚴重受到影響,另一方面,中國雖有完備供應鏈,但一些關鍵技術和配件、原材料仍嚴重依賴國外,一旦受制於人,令產業鏈面臨停擺風險。

雖然中國在多年前已經調整經濟結構,更多刺激內需市場,但若要達到「以內循環為主」的目標並不容易,若在內循環尚未足夠支撐經濟運轉,外循環又斷崖下跌,則令中國經濟面臨硬着陸風險。RCEP的入圈,令中國的「外循環」模式得以啓勢,也為向「內循環」轉型贏得了安全墊。

保護中國供應鏈 推動「一帶一路」

第二,全球供應鏈重塑大勢下,RCEP令中國供應鏈得以保護,避免斷鏈風險。自中美貿易戰以來,美國總統特朗普的「美國優先」引發全球貿易戰火,也令全球產業鏈出現重塑的趨勢。在美國「去中國化」號召下,原有的全球供應鏈結構被肢解,近年各國各種抱團,紛紛組建新的供應鏈聯盟,如歐盟與日本和越南的貿易協定、英國分別與韓國和日本簽訂,美國更是連續推動與日本、南韓、加拿大、墨西哥等主要貿易夥伴的雙邊協定。

中國近年也積極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協定,正是旨在外部需求「去美國化」,拓寬更大市場,但一直被詬病「非主流」,RCEP作為涵蓋15國的全球最大貿易協定,若能得以順利推動,足以令中國對「去美國化」的外需缺口,確保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產業鏈優勢存續。

【RCEP】印度官員:因為中國  我們才不加入RCEP

拜登鋪路美國重返TPP抗RCEP「須夥盟友防中國話事」

【RCEP】財政部:中日首達成雙邊關稅減讓安排 歷史性突破

【RCEP簽署】全球最大自貿區 李克強:多邊主義勝利

第三,RCEP是中日首個自貿協定,也為中國一直積極推動的中日韓自貿區奠定基礎,有望強化亞太經貿合作,促成全球經貿重心向東方轉向。原商務部副部長魏建國就指,RCEP的達成必將推動中日韓自貿區談判走上快車道。「屆時,如果全球第2大經濟體中國、第3大經濟體日本、加上韓國這一全球第6大經濟體能夠達成一個高標準的自貿協定,在未來的5年到10年時間,全球經濟將會進入一個『亞太時代』,亞洲會愈來愈成為全球最大的生產鏈、供應鏈、消費鏈疊加的區域,也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

本報駐京記者:潘攀

跟進【中美角力】新形勢,立即了解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