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永年:中國優勢比美國大 切忌犯下這種「顛覆性錯誤」

國情動向

發布時間: 2020/11/25 13:48

最後更新: 2020/11/25 13:48

分享:

分享:

鄭永年指中國未來比美國有優勢,應要持續開放,自我封閉將失去競爭力

白宮易主在即,但普遍預料中美關係不會有全面改善,兩個超級大國的關係走向,是當前急需探討的議題。被視為中南海智囊的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講席教授鄭永年,日前在一個研討會上分析了兩國關係惡化、文化衝突的深層次原因,認為中國未來只要持續開放,不犯下自我封閉這種「顛覆性的錯誤」,競爭上將保持非常大的優勢。他同時指出,美國並沒有像國人想像般衰落,且中美這樣的大國很難打敗對方,學會共存很重要,不要只想著怎麼樣打敗美國。

鄭永年表示,中美關係的惡化,盡管主要問題出在美國身上,但中國也要反思我們缺少對美國內部發展的理解,要對美國有一個客觀評估。

美國中產階級萎縮,激發反華民粹抬頭

從1980年至2008年,世界經歷了一次超級全球化。美國獲得最大利益,同時卻產生了嚴峻的內部問題。大量的美國人發現,他們的收入差異愈來愈大,財富分化愈來愈大;社會中產階級規模也變得愈來愈小;國家也沒有得到什麼,因為國家失去了就業和稅收,失去了經濟主權。中產階級的百分比由70%,萎縮到50%以下,而在奧巴馬執政的8年中,更是每年以1%的規模下降,結果是為特朗普的民粹主義崛起奠定基礎,並成為美國目前很多大問題的根源。

美國人喜歡把福特汽車時代的全球化和iPhone時代的全球化放在一起比較。福特時代,美國有技術就有工廠,有工廠就有就業和稅收,工人階級賺了錢變成中產階級。iPhone時代,技術還是美國的,但生產線轉移到了中國和其他國家生產,所以美國沒有產生新的工人階級,中國珠三角的農民工成了美國的工人階級。由於國家不能幫助更多的人實現就業,也不能獲得更多稅收,所以美國人一直污衊說中國「偷」走了他們的工作,偷走了他們的稅收。

特朗普治下的美國是右派民粹主義的典型,其特點是和貿易保護主義、反全球化和經濟民族主義聯繫在一起。現在美國右派民粹主義更是把中國當做競爭對象,甚至敵人。從這個角度來看,今天中美關係的惡化主要是美國國內問題的犧牲品。

【中美科技戰】鴻海Google合約   讓特朗普「世界奇蹟」復活?

【中美角力】美國若制裁中國商飛 國產大客機上天之路會受阻嗎?

美國「四全」的對華戰略

美國目前的對華戰略,鄭永年將其概括成「四全」模式,即全政府、全社會、全世界,以及全方位。其一全政府模式,過去,美國與中國的外交主要涉及國務院、商務部和五角大樓,但現在美國要把所有政府機構協調起來,來針對中國;其二全社會模式,美國要動用所有的社會力量來針對中國,包括非政府組織、高等院校,中美以前的科技交流大都是通過美國研究機構協調的,現在基本上處於停滯狀態,中國很多領域的留學生都出不去了。

其三全世界模式,美國人說要組建一支「世界隊」來對付「中國隊」,現在正到處組建新的同盟,一方面從以聯合國為中心的世界體系裡退出,同時又在重新組建各種同盟來針對中國,實質上就是要換一種新的形式來主導世界。其四全方位模式,美國正全方位針對中國,從前兩年的貿易到當前的技術冷戰,下一步可能是民用的其他領域。除技術外,美國還在軍事上針對南海問題和台灣問題,在意識形態和認同政治等方面圍堵中國。

鄭永年認為美國的這些想法是異想天開,但中國不能忽視。不管怎麼樣,美國的戰略目標很清楚,就是要再一次中斷中國的現代化進程。自中國近代晚清被西方打敗以後,現代化進程就一次又一次被打斷。「這兩年我們國內在討論兩個陷阱問題,即中等收入陷阱(國家由於某種優勢達到了一定收入水平,而停留在該經濟水平的情況)和修昔底德陷阱。美國現在很明確,如果中國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那麼中國就永遠沒有能力挑戰美國了」。

【中美角力】特朗普政府擬推對華新強硬措施 建聯盟做這事

「嫦娥五號」升空會帶月球樣本返回 中美太空競賽新階段(有片+組圖)

中國應揚長避短,善用兩大優勢

中美存在文明上的衝突,且不太理解美國。鄭永年指在過去很長的時間裡,「美國人一拳打過來,我們就一拳打回去,這種方法不行。軟力量和意識形態是我們的短板,我們不能用自己的這一短板去挑戰美國的長板」。中國有兩個比較優勢,第一個優勢是開放的潛力,第二個優勢是市場規模。

中國有很多的市場領域還未開放,任何一個領域的開放都可以改變西方對中國的態度,根據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智庫報告,過去這兩年有6,000億美元流入中國金融市場,原因是中國金融市場開放了一個口子;英國《經濟學人》亦統計,今年前十個月有2,000億美元流入中國金融市場。

中國市場規模很大多,消費社會主要和中產階級有關,窮人不是消費階級,精英階級已經消費過度了,對經濟貢獻也不會太大。美國的中產階級佔比大概為50%,中國現在是30%,但中國的人口基數龐大,中產階級已經有4億人口,美國的中產階級是2億人口。就是說,中國的中產階級相當於美國的總人口數。前段時間特朗普政府和日本政府都希望用錢吸引本國企業回歸,但美國和日本都不會成功,主要是因為兩國企業都不想放棄中國市場。

【拜登中國】美籍華人楊安澤或掌商務部  操盤中美科技戰

【中美角力】美國安顧問訪菲律賓 贈軍火協護「南海主權」

中美之間難實現「脫鉤」

美國在搞「一個世界、兩個市場」,或「一個世界、兩套體制」。鄭永年指要兩個中美市場完全脫鉤,是不太可能的。中美之間的產業轉移,不能說是脫鉤或「去中國化」。在貿易戰前,西方一些企業已經從珠三角和長三角轉移到其他國家,因為中國的勞動力和土地成本提高,這種產業轉移是正常的經濟行為。他舉例指,像德國、日本、美國本身的汽車行業,早已在中國形成了產業鏈,不可能把整個產業鏈遷回去,企業本身更沒有動力放棄中國市場。

只要中國不像解放初期那樣把外國企業趕出去,外國企業是不會走的;任何一個國家都沒有那麼大的財政投入,把這些企業都吸引回去。對於完全脫鉤,他一點都不擔心。只要美國及西方國家還奉行資本主義,只要中國是開放的,完全脫鉤就很難實現。如果中國實行單邊開放,那麼美國搞脫鉤就更沒有希望。

拜登上台中美關係惡化?智囊籲中國做好這準備

拜登用女性打中美貿易戰   耶倫曾被特朗普踢走

中國勿低估美國,切忌自我封閉

鄭永年最後指出,我們要對美國有客觀評估,美國的衰落是相對(中國)的,它沒有絕對衰落,美國還在進步。美國的媒體報道美國負面新聞,中國媒體也報道,令許多中國人容易產生幻覺,以為美國已經完全不行了,但實際上情況不是這樣的。從歷史經驗看,一個大國的衰落需要很長的歷史階段,不會一下子衰落的。美國今天的問題主要是治理體制問題,與經濟體系沒有多大問題,經濟還是自由創新的,創新能力、優質資本、優質技術、優質人才還都留在美國。

美國當前的危機遠趕不上1960年代反越戰和黑人民權運動危機,實際上它一直危機不斷,而一般性的危機沖垮不了其憲政體制。未來,中國只要不犯顛覆性的錯誤,還是有非常大的優勢的。這個顛覆性的錯誤就是把自己封閉起來,不再繼續開放。只要中國持續開放,外國資本還是會進來,技術也不會完全脫鉤。

中國要學會和美國共存,不要想著怎麼樣打敗美國。中美這樣的大國,只要自己不打敗自己,很難打敗對方。我相信中美兩個國家,最差的情況也可以做到像美蘇冷戰期間那樣半個世紀沒有發生直接的衝突。所以,對中美關係,我們並不需要那麼悲觀。

【中美角力】美國若制裁中國商飛 國產大客機上天之路會受阻嗎?

【中美角力】特朗普臨走前謀制裁89間中企 趙立堅這樣回應

責任編輯:陳建錫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