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班子倡中美競合 傅瑩火速呼應有玄機
▲ 拜登班子倡中美競合 傅瑩火速呼應有玄機
美國民主黨拜登如無意外將入主白宮,他的外交和國家安全團隊當地時間周一曝光,美國國務卿及國安顧問提名者布林肯、沙利文都曾強調中美應構建競爭與合作關係,反對脫鉤。中國前外交部長傅瑩緊接投書紐約時報,稱中美合作-競爭關係是可能的。
中方此舉有迅速呼應候任拜登政府的意味,中美似乎已開啟微妙的互動,中方或為改善中美關係測試溫度。
現任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前副外長傅瑩,目前是中國外交工作的智囊之一,她投向紐約時報的文章題為「中美構建合作–競爭關係是可能的」,訊息十分明確。【點擊閱讀全文】
整理這篇文章,內容分三個部份:一是為中美重建關係定調,二是檢討當前中美衝突起因,並提出緩和手段;三是提出未來合作空間。
其一:中美關係定調為「合作-競爭關係」
傅瑩在文中以「一帶一路」為例,中國無意取代美國在世界上的主導地位,但美國卻視之為中國的地緣政治戰略。
她指出,中美如要重新激活兩國關係,重要的是準確判斷對方的意圖;其中,中國無意取代美國在世界上的主導地位,也無需擔心美國改變中國的制度。
傅瑩強調,中美這樣兩個強大的國家若因誤判而滑向衝突,那將是歷史性悲劇;兩國即便競爭不可避免,也需要合作管控好,而兩國是有可能通過解決彼此關切,來發展某種「競合」(合作與競爭)關係的。
其二:檢討當前中美衝突起因和解決方案
傅瑩然後以大篇幅談中美過去數年的衝突起因,其中在經濟和技術領域,中方願傾聽和解決在華美企提出的合理關切,比如更好地保護知識產權、網路安全和隱私。
而華盛頓則應該為在美經營的中國企業提供公平的環境。美方對華為公司在尖端領域擁有優勢的恐懼,不應該以政府霸凌的方式表達。她並舉以TikTok等例子。
在政治領域上,傅瑩指,美國早該放棄干涉他國內政的習慣,美方指責中國制度、又或針對中國的國內政策的行動,令中方反感。但她承認,中方也需要更加主動地向外部世界提供第一手信息,讓外界更好地了解中方的立場和行為的緣由。
在安全領域,傅瑩指,雙方都有責任維護和保持亞太地區多年來所享有的和平、安寧局面。美方需要尊重中國人對國家統一的信念,不要在台灣等問題上挑戰中方,或是介入南海領土爭議。
她質疑,美國是否想幫助台灣實現獨立,是否想在南海爭議中選邊站隊,幫助其他爭議方,要像過去的帝國主義者那樣欺侮中國?她強調:
現在需要的是坦誠交談以更好地了解彼此意圖和培育信任。
其三:提出未來中美合作空間
傅瑩指出,中美合作的空間和需求很大,最緊迫的是抗擊新冠疫情的合作。如果兩國能夠攜手提高全球疫苗的可獲得性和可負擔性,整個世界都會因此而獲益。
氣候變化是另外一個迫切需要關注的領域,世界期待中美發揮引領作用。至於其他全球議題,諸如經濟穩定、數字安全、人工智慧治理等,也都需要團結協作來應對。
傅瑩在文中最後強調,中美如能攜手與其他國家同心協力應對這些挑戰,多邊主義將繼續為人類進步帶來希望。
中方欲以美國新政府上台為契機 緩和緊張
值得注意是,拜登當地時間周一公布執政後的外交、國安團隊「0方陣」;其中提名布林肯(Antony Blinken)任國務卿、提名沙利文(Jake Sullivan)任國家安全顧問,兩人在競選以來一直反對中美脫鉤,認為兩國可競爭中合作,即構建競合關係。
觀察者指出,傅瑩在此刻迅即在紐約時報投書,談合作-競爭關係(競合關係)可行,頗有呼應美方之意,尋找改善中美關係的切入點和共同語言。
中方顯然希望以美國新政府上台為契機,逆轉或至少緩和過去三年多的緊張中美關係。
責任編輯:鄧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