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鬥贏新冠疫情 財新服務PMI創逾十年半次高
▲ 中國鬥贏新冠疫情 財新服務PMI創逾十年半次高
財新11月中國服務業PMI創逾十年半次高位,其中新接業務總量錄得逾十年半最高水平,業界對前景的信心也改善至九年半以來最高,中國持續有效控制疫情是因素之一;而供需兩旺帶動服務業活動大幅增長,帶動用工數量創下略逾十年來最快增速,服務業者也加速上調收費價格。
財新/Markit周四(3日)聯合公布,中國11月服務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升至57.8,高於上月的56.8,並創下2010年4月以來次高水平,最高點是今年6月的58.4。
Markit網站刊登的新聞稿稱,11月服務業增長動力改善的原因之一是新訂單總量加速增長,其增速刷新了2010年4月後最高紀錄。同時,新出口訂單也在6月後首次出現增長,並且創下2019年4月後最高增速。
「後疫情時期 服務業持續加速恢復」
調查樣本企業普遍反映,在整體市況持續復蘇的背景下,海內外客戶數量皆有增加。同時,爲提高産能以應對訂單增長,企業連續第四個月增加用工,而且增速可觀,刷新了2010年10月後最高紀錄。
「相關數據顯示,後疫情時期服務業持續加速恢復」,財新智庫高級經濟學家王喆評價稱,而且企業家對經濟前景極爲樂觀,服務業經營預期指數刷新2011年4月以來的最高點。
他指出,國內服務業供求持續加速復蘇,外需強勁。國內局部散發新冠病例並未延緩服務業恢複的步伐,服務業經營活動指數和新訂單指數連續第七個月保持擴張,新出口訂單指數大幅高于榮枯線,顯示國外疫情雖不明朗,但出口需求仍出現明顯改善。
王喆並稱,調研中,多數企業家對於疫情的控制和經濟的恢復充滿信心,僅有2%的受訪企業家持悲觀態度。
日前公布的財新11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升至54.9,創下2010年11月以來的最高水平,遠高於路透調查預估中值的53.5和上月的53.6。
受製造業和服務業PMI雙雙創下高位帶動,財新11月中國綜合PMI從上月的55.7升至57.5,創2010年3月以來最高水平。
多數企業家對於疫情控制充滿信心
「總體而言,製造業和服務業總體複蘇節奏繼續加快,供給、需求兩側同步向好,海外需求持續保持擴張態勢,就業改善亦十分明顯」,王喆稱。
他認爲,趨勢上看,預計後疫情時代經濟的恢復還將持續數月。與此同時,內外部環境諸多不確定因素仍然存在,疫情期間推出的相關寬鬆政策的逐步退出還需更加穩妥的設計。
今年2月受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經濟活動近乎停擺影響,財新服務業PMI指數2月一度降至26.5,爲該項調查開啓逾14年來首次降至50的榮枯線下方。
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11月官方製造業PMI升至52.1,創2017年9月以來最高,遠高過路透調查預估中值51.5,爲連續九個月處擴張區間;11月官方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按月上升0.2個百分點至56.4,創2012年6月以來最高水平;11月綜合PMI産出指數爲55.7。
責任編輯:鄧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