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可輸的遠多美國 立零碳目標救人就是救己
▲ 中國可輸的遠多美國 立零碳目標救人就是救己
2100年,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革命前水平上升4攝氏度,南極和格陵蘭大片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近10米,上海、廣州、天津等中國主要城市,皆淹在了海水之下,一座座玻璃幕牆大廈如孤島般冒出海面,成為遺蹟。
這是任由氣候變化失控的預測景象,改變還來得及。時間點回到2020年,國家主席習近平9月在聯合國大會上宣佈,中國決定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將淨碳排放量歸零。
中國是全球最大排放國,這次突然在沒有預兆下,成為首個樹立零碳目標的發展中國家,難度之大一鳴驚人。外界也出現各種反應,從歡迎、肯定,到審慎、質疑以至嗤之以鼻,不一而足。
突改氣候政策 免成大國之中最大輸家
中國明確定出零碳目標,實際上改變了氣候政策。中國過去一直主張,各國應對氣候變化有「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發達國家史上以大量碳排放首先實現了現代化,因此今天應負起歷史責任率先減排,並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但中國現在於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下,仍主動宣佈零碳目標,令人意外。
其實在氣候變化問題上,中國積極去救世界,就是在救自己。假如《巴黎協定》將全球溫度升幅限於1.5度目標未能實現、全球暖化因為各國碳排放而無可挽回地失控,中國恐成大國之中最大輸家。反觀應對成功,中國會是一大受益者。
中國面臨的海平面上升威脅要比美國大得多。中國有12.6萬公方公里國土在海拔10米以下,這在960萬平方公里國境中雖只是個零頭,卻是最重要的地區。

專家相信,若本世紀末氣溫上升4度,海平面會升高至少9米。如此,美國主要失去的會是佛羅里達州、南岸路易斯安那州及德州沿岸,紐約市及其以南的東岸沿岸地區,對美國來說是重傷但非致命。
相比之下,中國會失去華北平原大片地區(包括京津冀城市群中的天津、保定)、華東與長三角地區(上海、江蘇盡在水中)、珠三角大灣區,盡是中國經濟命脈腹地,當中人口更達1.5億,相當半個美國。
極端天氣肆虐 氣候變化代價不用未來才承受
氣候變化加劇亦令極端天氣和自然災害更加頻繁,中國今天就正在付出代價。今年長江流域破紀錄水災影響超過7,000萬人,經濟損失達到2,140億元人民幣。
可見中國面對的氣候威脅,遠遠不只是沿岸地區變成海洋。習近平聯大演講也明言,人類不能再忽視大自然一次次警告,沿着只講發展不講保護的老路走下去。
就算撇除自然環境考量,戰略環境也需要中國調整策略,擔起應對氣候變化大旗。
中方文宣今年來常出現「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句話,隱喻美國相對正在衰落,所造成亂局既是挑戰也是機遇。中國在美國大選前公佈零碳目標,無論如何皆有好處......
(節錄)
【全文訂戶專享︰中外廣角鏡——零碳目標 一鳴驚人 中國救世界=救自己】
緊貼中國國情最新發展,Bookmark hket.com中國頻道
撰文 : 連兆鋒
欄名 : 中外縱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