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費升、人幣飆、又限電 中國外貿恐有單也要哭?(組圖)

經濟脈搏

發布時間: 2020/12/21 09:00

最後更新: 2020/12/21 09:00

分享:

分享:

全球運力短缺兼成本暴漲、國內用電限制,料拖累外貿行業

中國外貿業在疫情下率先復甦,11月出口達1.8萬億元人民幣,按年增14.9%,對東盟、歐盟、美國、日本和韓國等前5大貿易伙伴的出口均有增長,單月出口金額創下有記錄以來新高。但航運成本暴漲、人幣匯率升值,以及多省市突然宣布限制電力供應等不利因素,卻猶如橫在面前的三座大山。

這些問題受制於全球形勢,難在短期內解決,外貿行業或將再次陷入低潮。專家建議政府可通過補貼、減稅等方式支持外貿企業,並維持疫情期間的優惠措施。而企業則可瞄準國內市場,實行出口轉內需,發掘新的消費群眾。

全球運力短缺,短期恐難改變

中國本土疫情受控,第二季起大批海外訂單流入中國。但一方面,全球航力正處於最低谷,以上海為例,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本月11日升至1411.98點,連漲4周,觸及2009年底啟用以來新高,較上半年低點漲逾170%。當地往美國洛杉磯的運貨,從3月平均每櫃1,200美元增至11月3,800美元,往英國菲力斯杜港的運貨,更從1,200美元增至5,000美元。

此外,往北美部分地區貨櫃價漲至近6,000美元、歐洲地區平均4,000美元,東南亞近2,000美元,均比疫情前增加2至3倍。

歐美主要經濟體疫情反覆,封鎖措施影響物流運轉,部分貨輪到港後無法正常靠岸、卸貨和離岸,令貨櫃處理時間倍增。以德國為例,貨櫃上岸所耗費時間從平均1周增至2周。由於多國仍處於半停產狀況,導致中國外貿嚴重失衡,出口3個貨櫃才進口1個,加上海外疫情拖延返回時間,部分航運公司將更運力轉移到最賺錢的航線上,令貨櫃短缺問題愈加嚴峻。

點擊圖片放大
+2

外貿企業叫苦連天,寧波永貿時代進出口公司副總經理表示,她們公司原本有20個貨櫃在11月初運去德國,但直到12月中旬,都沒有明確的船期,相當於配件進不來了,全部擠在一起了,沒有辦法正常生產,「我們現在跟客人協商,他如果搞不定,有沒有可能我們幫他搞(艙位),前提是要他願意去承擔這個運費。因為這個肯定不是原來的運費。他們壓力很大,因為承擔不了額外那麼多的成本」。

內地《證券日報》引述專家指,歐美補庫存需求旺盛,疊加集運服務供不應求,導致開始徵收港口擁堵和旺季附加費,從而推動了航運需求和集運運價的上漲。長期來看,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 )的簽署,將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中國貿易規模擴大,從而再拉動航運需求。接下來,航運需求依舊維持在高位,而港口擁堵和缺箱的情況仍會存在,這種供需失衡的格局,短期來看很難發生改變。國投安信期貨早前指出,在疫情背景下,歐美供需缺口的存在將對運費形成有力支撐,料價格回調幅度不大。

【中國經濟】航運力短缺拉高物流成本 出口或受拖累?

中國11月出口升至近三年高位 強外貿料延續至明年上半年

人幣急升值,政府須出手協調

外貿企業要面對的另一難題是人民幣的快速升值,從5月底至今,人民幣兌美元半年升值幅度逾8%,中國採取多項應對措施,但還是遭遇巨大匯率損失風險,稀薄的企業利潤因此被抵消。目前,中國九成以上的傳統勞動密集型外貿企業都依賴出口,在匯率快速變化下,無法有效對沖,造成利潤大幅的壓縮。一般情況下,出口模具、小型家電、戶外用品等的利潤率約為5%。但這波升值幅度已逾8%,導致幾乎無定價權的外貿企業只能「硬虧」下去,思索如何轉型或內部調整。

廣州一家紡織企業的負責人表示,人民幣迅速升值蒸發許多利潤,之前都是用比較好的匯率簽單,如300萬美元訂單按6.9或接近7的浮動匯率換算與談價。但再2、3個月後貨物即將於年底運出,到時收回來的依舊是300萬美元,匯率卻已下跌至6.5,相當每1美元就縮水0.4元人民幣。福建尚飛製衣亦專做出口生意的企業,公司負責人梁女士指,升值對公司的業務影響比較明顯,整個行業也普遍感受到匯率快速上升帶來的影響。

多間大行看好人民幣明年升值,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認為,人民幣明年將繼續升值,人民幣兌美元匯價明年中料升至6.35,年底再升至6.25;澳新銀行則預料,在岸價及離岸價將在波動中偏強,按季拾級緩升,由今年底見6.5,到明年底見6.3;渣打中國則小料明年上半年滙價見頂,維持明年走向先高後低,第2季高見6.3,年底反覆回軟至6.45。

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呼籲警惕人民幣升值過快,她建議政府出台協調機制,比如以美元換人民幣時,銀行給予支持通道,把27國貨幣的參數揉合到企業的結匯裡;與東南亞進行貿易時,鼓勵企業用當地貨幣交易,以此規避匯率風險;政府還可以通過補貼、減稅等方式支持外貿企業應對匯率風險。另有外貿業人士認為,無論如何,外貿企業都應該想方設法,盡可能在人民幣升值的衝擊中保持住訂單增加的優勢,抵消升值帶來的負面影響,為企業發展贏得先手棋。

在岸人幣升百點 高盛看好明年人民幣升至6.3

【中國經濟】製造業PMI為52.1勝預期 生產力佳人幣升值成隱憂

人幣中間價升109點子近兩年半高 料將穩中偏升或觸及6.5

多地限制用電,春節有望緩解

湖南、江西、浙江等南方省份近日以減排、電負荷增加、機組故障等因素,緊急限制省內企業的用電量,部分地區限電措施將持續到年底,令外貿企業更雪上加霜。在有「世界工廠」之稱的浙江義烏市,有企業收到政府通知,要開工3天、停工1天,以減少用電。有外貿企業明言,限電對生意影響很大,擔憂無法按時交付訂單,造成經濟損失。一間生產裝修裝飾材料的企業負責人亦透露,近月市場行情好轉,外貿企業都在趕訂單,現在政府一紙令下,大家都不敢再單。

「好幾年沒有遇到『限電』的情況了!」湖南一家工業車輛生產企業的員工表示,由於白天電力供應不足,他們從16日起將生產時間「錯峰」,調整到晚上9時至凌晨5時,辦公場所白天原則上也不開空調。該省中部一個工業園區的負責人表示,園區企業從上周末開始限電,用電量相比之前下降了20%至30%。到了年底,很多企業正在開足馬力生產,限電對於企業產生一定影響。

「動力煤確實供應端緊缺,供需很難平衡。雖然相關部門要求各大電廠相互調配,但調配可能也是不足的。煤炭去產能可能比預期嚴厲,加上各方面經濟復甦,有企業春節前趕工等情況都是存在的,導致需求超預期。」寶城期貨金融研究所所長程小勇指出,目前動力煤產地供應緊缺,即使想調控產能,短時間也很難將產能釋放出來。估計隨著春節臨近,工業用電量會逐漸減少,情況可能逐步緩解。

另外,缺電的原因主要是用電需求快速增長,國家發改委、能源部已推出4項措施,包括督促電網企業優化運行方式、督促發電企業確保機組穩發穩供、部署煤炭安全穩定供應、督促各地區電力主管部門落實應急預案。預料限電力度將有所放寬,情況也不會持續太久,但外貿企業在春節之前,產能仍可能受到壓縮。

【南方限電】電力緊張恐殺到北京 首都四招保供應

【南方限電】長沙有人爬30層樓返工 寒冬官方籲勿用電暖爐

【南方限電】義烏工廠有訂單都無用 被逼停工恐遲交貨

出口轉內銷,或者是新出路

國務院今年6月公布《關於支持出口產品轉內銷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支持出口產品轉向內銷,幫助外貿企業紓困,措施包括簡化產品認證、企業辦稅程序。商務部亦表示,舉辦各類促消費活動時,將出口轉內銷產品納入活動範圍。

路透社指出,中國消費市場已不像當年有大片的空白,各個領域都有國產品牌崛起,出口轉內銷並不容易,即使成功,也是與國內產能此消彼長,對經濟大局提振有限。但如果僅看數據,中國的消費市場似乎遠未飽和。

就居民消費支出而言,2017年佔GDP的比重為39%,不僅遠低於美國69.5%,也低於日本56.3%和韓國47.8%,甚至低於印度的居民消費支出水平59.1%。以汽車為例,美國的千人汽車擁有量是800台,德日是650台,中國到2017年末才剛140台,差距很大。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副會長王建指,中國主要人群的消費需求,目前仍未完全釋放。

「即使未來海外需求恢復了,我們也要開拓內銷市場。」廣州雅琦特實業總經理紀彬表示,「外銷+內銷」兩條腿走路,借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模式,才能走得穩、走得遠。過往這個時候,他都忙著在國外參加大型鞋業展會,但近月來他一直忙著拓展內銷市場。轉內銷的外貿商品大多質量好、價格實惠,更受消費者歡迎。

【中國經濟】零售消費破40萬億 發改委:將超越美國稱冠全球

【內需消費】11月首周汽車銷量按年增20%  受惠消費刺激政策

内地11月消費品零售總額按年升5% 符合預期

責任編輯:陳建錫

緊貼中國國情最新發展,Bookmark hket.com中國頻道

跟進【中美角力】新形勢,立即了解

讚好《香港經濟日報 hket.com》粉絲專頁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