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科技戰】中經會提「搞出更多獨門絕技」 產業鏈自主抗脫鉤
中美博弈不斷升級,科技戰尤甚,美國謀求對中國圍堵與脫鉤,中國決心要建設科技強國、強調自力更生抗衡。在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明年8大重點任務,首次把科技排第一,提出盡快解決一批「卡脖子」問題,並搞出更多獨門絕技。
為期三天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周五(18日)結束,會議確定把「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和「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排在明年經濟工作的第一、第二位。
任務之首 「科技」全文出現14次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唐建偉稱,「科技」和「創新」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中經會全文中分別出現14次和16次。
據新華社,會議要求確定科技創新方向和重點,著力解決制約國家發展和安全的重大難題。要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發揮好重要院所高校國家隊作用,推動科研力量優化配置和資源共享。
要抓緊制定實施基礎研究10年行動方案,重點佈局一批基礎學科研究中心,支持有條件地方建設國際和區域科技創新中心。要發揮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作用,支持領軍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帶動中小企業創新活動。同時,要加強國際科技交流合作。要加快國內人才培養,並完善激勵機制和科技評價機制,
在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方面,會議要求針對產業薄弱環節,實施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盡快解決一批「卡脖子」問題,在產業優勢領域精耕細作,搞出更多獨門絕技。實施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打牢基礎零部件、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等基礎。
此外,會議指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保持適度支出強度,在促進科技創新、加快經濟結構調整、調節收入分配上主動作為。
「去中國化」論調升 供應鏈面臨安全風險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分析指出,疫情發生以來,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正在重構,中國產業鏈供應鏈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安全風險。一方面,疫情以來,很多國家開始重新審視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一些政要或企業家力推「去中國化」,美國更是在推動高科技領域的中美脫鉤。
另一方面,中國在很多基層關鍵領域還有諸多「卡脖子」的短板,不少核心零部件、元器件、關鍵原材料、關鍵工藝等方面有基礎不牢問題。以前對產業基礎問題重視不夠,認為不是宏觀領域應該考慮的問題,但在複雜多變國際環境下,恰恰是這些領域容易出現問題,因此放到非常突出的位置。
責任編輯:林佩怡
緊貼中國國情最新發展,Bookmark hket.com中國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