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上任中美格局:外交老手  難硬撼崛起強國

國情動向

發布時間: 2021/01/21 09:03

最後更新: 2021/01/21 09:08

分享:

分享:

拜登新政中美格局:外交老手  難硬撼崛起強國

民主黨拜登20日就職第46任美國總統,開啟拜登時代,過去四年深沉谷底的中美關係將往向處去?拜登固然國際外交老手,隨著美國與中國對抗情緒高漲,儘管他認同國際議題要與中國合作、與中國不能鉤,但同時又主張聯合西方民主國家共同對中國施壓;另一邊廂,中國作為崛起強國的全球地位,進一步明確,這種格局下,中美矛盾未來四前不能被看小。

已經78歲的拜登(Joe Biden)是美國史上最年長總統,4年後卸任時將超過80歲。高齡雖然讓外界擔憂拜登的體力與精力,能否勝任美國總統這一重責大任,但高齡卻也是拜登一大利器。

47年公職生涯,拜登在聯邦參議員或副總統任內都積極參與全球外交,與卸任、現任各國領袖、政治人物建立深厚私誼,拜登對國際政治十分熟稔。毫無疑問,拜登對國際政治影響力的能量,不會比行事咄咄逼人的特朗普(Donald Trump)弱、甚或有過之無不及。

拜登與習的情誼已成「過去式」

而過去4年來,國際局勢出現巨大變化,特別是中國近年來展現的強國態勢,特朗普全面與中國對峙,已令中美關係從根本改變。拜登的國際手腕能否讓他處理中美難題時舉重若輕,恐怕未必能。

紐約時報曾報道,自2011年初起18個月期間,時任美國副總統的拜登與時任中國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至少會晤過8次。兩人正式會晤、一同散步,還曾在只有翻譯陪同下餐敘,累計面對面相處超過25小時。

拜登擬設「亞洲沙皇」應對中國 「重返亞太」再進化

習近平藉回信星巴克傳話拜登?他說了這句話

點擊圖片放大
+3
+2

如在4年前,拜登挾着這般與中國的「知心關係」,肯對有助理順中美關係。

但畢竟,拜登與習的情誼只發生在中美關係較為穩定友好的時候,隨著國際大環境變動,已很難在當前兩國關係中傳導正能量,事實上拜登當下對中國的立場亦已開始轉變。

在競選初期,拜登還批評特朗普的抗衡中國政策,去年5月的一場活動中,拜登還不認為中國是美國的競爭對手,「中國會吃掉我們的午餐?拜託」。但在10月時已經改口稱中國是美國的最大競爭者。

中國早打「預防針」迎戰拜登

當選之後,拜登對中國的態度更為強硬。他在接受媒體專訪時清楚表明,不會撤銷目前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的加徵關稅,也表示會全面審查與中國現有的協議,並會與盟友磋商,制定連貫策略,要求中國按照國際規範行事。

中國當然看透拜登這般轉變,就在拜登就上任前夕,及早綁緊中國與歐洲、乃至亞太鄰國的關係,彷如打預防針,對抗拜登暗示籌組的「反華聯盟」。

就在他就職前夕,持續7年、已進行35輪的歐盟與中國全面投資協定(CAI)談判終於達成;此前,中國與東盟以及日本、韓國、新西蘭、澳洲等亞太15國才於去年11月簽署談判多年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

拜登被刻上「特朗普印記」 對華政策只會換湯不換藥?

拜登能否重新拉開中美距離?哈佛雙月刊這樣預測

中國這些動作實質展示出作為崛起強國的能量,向拜登政府說明,中國有抗衡美國圍堵的能力。拜登拉攏盟友應對中國,實在未必能得心應手,且分分鐘更會受挫。

但當然,外界總不能認定拜登會與中國「硬撼硬」,原因是拜登也坦言,美國與中國在疫情大流行、氣候變遷等全球議題必須攜手合作,中國龐大市場也難以忽視。

拜登團隊都是熟悉面孔  有更高預期性

對於中國來說,拜登勝出也讓中南海得以稍稍喘息,擺脫特朗普時代的緊箍咒。何況拜登外交團隊中,不論是國務卿提名人布林肯(Antony Blinken)還是白宮國安顧問提名人蘇利文(Jake Sullivan),他們都是前總統奧巴馬(Barack Obama)時代的老面孔,支持與中國往來不對抗政策,中國面對熟悉的對手,應付起來更為得心應手。

事實上,中方也釋出善意,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給拜登的祝賀信函中就期盼,雙方秉持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精神,聚焦合作,管控分歧。

拜登能否重新拉開中美距離?哈佛雙月刊這樣預測

【中美角力】戴琦:拜登優先事項包括與中國抗衡

點擊圖片放大
+3
+2

萊特希澤臨走寄語拜登:須維持對中國關稅

中歐協議受阻內幕曝光  拜登抗中國第一槍

責任編輯:鄧國強

緊貼中國國情最新發展,Bookmark hket.com中國頻道

跟進【中美角力】新形勢,立即了解

讚好《香港經濟日報 hket.com》粉絲專頁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