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GDP收復失地 「後疫情」大國角力贏先機(附組圖看數據)
▲ 中國GDP收復失地 「後疫情」大國角力贏先機
經過2020年世界混亂顛倒,2021年對中美兩國都是新的起點,也是這兩個超級大國長期博弈的開始。面對全球突發的新冠疫情,中國經濟率先從衰退中修復,今日(周一)國家統計局公佈全年GDP增長2.3%,四季度已回升至疫情前水平的6.5%,在全球經濟中一枝獨秀,為大國博弈時代贏得先機。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2020年中國四個季度的GDP走勢呈現標準的「V」型反彈,分別為-6.8%、3.2%、4.9%和6.5%。在年初中國本土疫情早於全球肆虐時,外界對中國經濟普遍持悲觀態度,但如今中國已成為全球經濟復蘇的希望。







從經濟三駕馬車來看,投資、出口和消費全面復蘇。其中,在內外需求帶動下,四季度工業和房地產的全面回暖成為經濟拉動引擎。12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年增長7.3%,遠高於預期,創下2019年3月以來最高值。
投資、出口和消費全面復蘇
1-11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7445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長2.4%,增速比1-10月份加快1.7個百分點;其中11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按年增長15.5%,連續6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2.9%,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7%,商品房銷售增長8.7%。
在全球經濟因疫情停滯情況下,中國加速修復產業鏈,令「全球工廠」角色經受住考驗,雖然西方國家希望以「脫鈎」引導產業鏈回流或多元化,但對於中國供應鏈的慣性和不可替代性,驗證中國工業承載力在極端情況下的抗風險能力,也進一步夯實中國在全球貿易中的地位。
此外,2020年中國出口也保持了韌性。經歷一季度大幅震盪後外貿快速回穩。根據海關總署1月14日發佈的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2.16萬億元,按年增長1.9%,成為全球唯一實現貨物貿易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其中,出口17.93萬億元,增長4%;進口14.23萬億元,下降0.7%;貿易順差3.7萬億元,增加27.4%。
消費方面,數據顯示,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1981億元,比上年下降3.9%。但1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按年增長4.6%,按月增長1.24%,已經連續五個月正增長。雖然恢復能力相對投資和出口較弱,但在「內循環」政策預期下,預計今年消費引擎將繼續加速修復。
本報駐北京記者:潘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