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繼續特朗普的跟中國作戰?專家:他暫時煩不起

國情動向 20:19 2021/01/25

分享:

分享:

拜登繼續特朗普的跟中國作戰?專家:他暫時煩不起

美國總統拜登新官上任,其主要內閣成員紛紛就涉中國議題強硬表態,反映中美關係即使有望在拜登時代相對回穩,緊張也難以降溫。但拜登面臨美國抗疫、政爭、經濟、種族等重重逼切難題下,美國專家預期,拜登短期內不想與中國有麻煩,美國內政至少在今年秋天以前,都會是拜登的優先事項。

美國國務院敦促北京勿軍事施壓台灣;新任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早前在提名聽證會上表示,同意前任蓬佩奧聲稱新疆「種族滅絕」。拜登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亦表示美國要確保台灣防衛能力,並向日本重申美日安保條約適用於中國釣魚島。

耶倫(Janet Yellen)財長一職原本較不涉政治,但她在聽證會上也大篇幅談到中國,表示會動用一切工具對抗中國「不公平和非法」的政策。她指控中國向美國傾銷、設立貿易壁壘、非法補貼企業、盜竊知識產權,還攻擊了中國勞工與環保標準。

耶倫:全面評估中國落實首階段貿協 夥盟友抗華

「拜登須面對更自信的中國」 美國德國傳媒異口同聲

驟眼看,拜登政府的表述與特朗普政府幾無分別,好像要繼續特朗普開始的全面對抗中國。

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中國專家史劍道(Derek Scissors)則表示,由於對中國強硬受到民主、共和兩黨一致歡迎,拜登團隊現階段的信息會是「我們會對中國強硬,但這不是優先事項」。他形容:

「拜登政府就任何議題都不想一開始就跟中國有麻煩,因為這樣會令他們的內政日程受到干擾。對於任何會令中國成為頭條新聞的大動作,他們現時都小心翼翼。」

(The Biden administration doesn't want early trouble with China on any issue because it would distract from their domestic agenda. They are wary of any major changes that would push China to the front page right now.)

拜登正式就任 中美步入試探期

拜登對中國「必硬」 新加坡前官員:各國或不聽

人民幣近期升至兩年多高位,有利美國對中國出口,可變相紓緩中美貿易緊張,但專家預期升勢未必持久,中美匯率磨擦今年稍後可能重燃。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高級合夥專家羅森(Dan Rosen)稱,人民幣在2021年回落多少,以及會為中美關係帶來甚麼後果是個問題。

羅森認為,中國為了本國出口會為人民幣升勢設限,而耶倫或者不久就要面對是否將中國列為「匯率操控國」的問題。

史劍道也預期,北京會阻止人民幣繼續升勢,並會在今年內隨住美國經濟逐步復甦,讓人民幣幣值緩緩回落;不過,拜登政府至少在秋季前都會集中處理美國內政。

中美撤關稅無望?但緊張或因這稍緩

中國統戰已下兩城 美國制衡轉打游擊?

中美直接衝突有望在拜登時代減少,並不等於拜登政府不會繼續尋求遏制中國崛起。地緣風險顧問公司歐亞集團總裁布雷默(Ian Bremmer)表示,中美雖非進入新冷戰,但兩國關係正在深刻改變。他指出:

「美國與盟友當初協助中國經濟增長,那是一種集中低收入、高產能工人的經濟模式,美國政府並不支持中國新一階段的增長計劃,那是集中於數據和科技優勢的經濟模式。」

(While America and its allies facilitated the initial economic growth of China that focused on low-wage and very productive workers, the U.S. government is not supportive of China's plans for the next phase of its growth that focus on data and technology dominance.)

華為任正非:不贊成片面提自主創新 美國仍是科技燈塔

美國卸任官員示警:未來四年最大國安議題是這

【制裁美國】官媒揭蓬佩奧等 面臨失去甚麼中國財路

緊貼中國國情最新發展,Bookmark hket.com中國頻道

跟進【中美角力】新形勢,立即了解

立即讚好《香港經濟日報 hket.com》粉絲專頁

責任編輯:連兆鋒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