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帕病毒會否變下場全球大瘟疫?台當局這樣評估
▲ 尼帕病毒會否變下場全球大瘟疫?台當局這樣評估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蔓延全球,造成逾220萬人疫殁。這場慘烈瘟仍未知可時消散之際,有專家示警,「尼帕病毒(Nipah Virus,又譯立百病毒)」疫情也有造成全球大流行的風險,這種病毒已在多國出現病例,其中在中國大陸的致死率高達75%。台灣的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尼帕病毒會否延燒還要看其有否突變。
台灣的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周一(1日)表示,尼帕病毒的主要自然宿主是在蝙蝠,過去在其他國家也曾發生疫情,1999年曾在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有疫情,2011年在孟加拉也有疫情。
尼帕病毒未來是否可能發生大流行?莊人祥表示,這部分很難預料,病毒一直在演進,有時距離造成大流行僅差一小步,但這一小步需要很長時間去累積突變。
莊人祥表示,目前世界衛生組織都有在密切監視尼帕病毒,指揮中心對全球不同疫情也都會隨時做監測,就像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一樣。就算疫情發生在別的地區,但台灣都時時在監看並做相關風險評估,一旦有任何狀況,都會做相應的應變。
台:還要看病毒有否突變
總部設在荷蘭、由英國和荷蘭等國家出資的非營利組織「藥品可及性基金會」,稍早前發布獨立報告。內容指出,全球各大製藥公司雖加大力度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時,對下一場疾病大流行卻幾無準備。
基金會執行長耶爾強調,若爆發尼帕病毒,疫情可能有引發下一場大流行的風險。這種病毒最早在馬來西亞發現。耶爾表示,「尼帕病毒是另一個引人高度關切的新興傳染病,可能隨時會爆發。下一場疾病大流行可能是具有抗藥性的傳染病。」






尼帕病毒的天然宿主為果蝠,過去在孟加拉和印度曾引起疫情,可能與飲用被蝙蝠尿污染的椰棗汁有關。英國《衛報(The Guardian)》指出,尼帕病毒可能引起嚴重呼吸道症狀、腦炎和腦腫脹,死亡率介於40%至75%之間,端視疫情爆發地點而定。
其中,中國此前病例的致死率可達75%。但中國目前未有「尼帕病毒」疫情。
這種病毒的天然宿主為果蝠,過去在孟加拉和印度曾引起疫情,可能與飲用被蝙蝠尿污染的椰棗汁有關。
【知識庫:何謂尼帕病毒感染(香港衛生防護中心資料)】
傳播途徑
尼帕病毒感染主要是通過直接接觸受感染動物的呼吸道飛沫、鼻腔分泌物和組織傳播。它也可以通過食用受感染蝙蝠的尿液、糞便或唾液污染的食物而傳播,通常是水果或水果產品如椰棗原汁。
尼帕病毒感染也可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主要是通過密切接觸受感染病人的分泌物和排泄物。
病徵
受尼帕病毒感染的人可以沒有徵狀。早期徵狀包括與流感類似的徵狀,如發燒、頭痛、嘔吐、喉嚨痛和肌肉酸痛。其他徵狀包括頭暈、嗜睡和知覺下降。嚴重的病例可能會出現併發症,如肺炎、癲癇、腦炎、昏迷,甚至死亡。個案病死率約為40%至75%。
潛伏期
症狀通常在感染尼帕病毒後約4至14天開始出現,但亦可能長達45天。
治理方法
目前,尼帕病毒感染尚沒有有效的治療藥物。
預防方法
暫時沒有預防尼帕病毒感染的疫苗。
市民前往受尼帕病毒影響的地方應採取以下措施以降低感染風險:
避免接觸農場動物或野生動物,尤其是蝙蝠和豬隻。
注重個人衞生,經常用洗手液和清水洗手,特別是接觸動物或其分泌物/糞便後,及照顧或探望病人後。
注重食物衞生,在食用水果前應徹底洗淨並去皮。避免喝椰棗原汁。
任何人如需處理動物或其組織,應穿著適當的保護衣物。







責任編輯:鄧國強